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保定>社会新闻>正文

安新奏响白洋淀连片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曲”

A-A+2015年8月8日09:19中国新闻网评论

  中新河北网保定8月7日电 保定安新县委宣传部7日透露,近年来,该县抢抓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发挥白洋淀生态优势,积极打造绿色经济增长极。同时,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绿色崛起的重要载体,不仅誓要守住“绿水青山”,又要开发“金山银山”,扮靓“苇绿、荷红、水清、村美、人幸福”的秀美大景区。

  美丽乡村建设深得民心

  白洋淀是“华北明珠”,是京津周边最大最美的自然湿地,也是河北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风向标”。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白洋淀连片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当地居民的迫切需要。

  据了解,白洋淀连片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主抓的民意工程,涉及白洋淀保护治理的方方面面,既要彻底消除淀区内污染,也要全力做靓白洋淀特色景观。

  安新县从道路硬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民居改造、厕所改造、村庄绿化等15件实事入手,加快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面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美丽乡村建设凝聚“乡愁”

  安新县把“苇绿、荷红、水清、天蓝、村美、人幸福”作为总体目标,将白洋淀连片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凝聚乡愁的载体,不仅留住了乡村特色风貌,更传承了当地乡土文化。

  规划中,安新县通过保留古色、修缮古迹、传承古艺等形式,充分尊重当地百姓的生存方式、生活习惯,以保护传承、繁荣发展农村文化。

  保留古色:白洋淀区农村建筑的色彩以淡雅为主,展现水乡素雅风貌,延续清代起当地房屋的特色—白墙灰瓦。

  修缮古迹:对村内的古塔、古树、古庙宇、古戏台、古祠堂、古民居等古建筑精心保护修缮,彰显村庄文化底蕴。

  传承古艺:重视古艺的传承保护,安新县已有1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成功。其中,芦苇工艺画、寨里街舞高跷、圈头音乐会、白洋淀造船工艺等都是家喻户晓的技艺。

  修建文化墙:在各水区村醒目位置将白洋淀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创作资源穿插结合,以图片、文字等形式体现出浓郁的北方水乡韵味和淀区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氛围。

  传播好文化:安新县推进乡镇文化站、村史馆、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设施建设,为每个重点村培训文艺骨干、配送演唱材料、提供丰富的流动文化服务。开展“安新县美丽乡村文化行”系列活动,推出了一批彰显白洋淀风貌的文艺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水区文化,凝聚乡土情结。

  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建”

  白洋淀连片美丽乡村建设秉承“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文化引领、产城融合、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家庭手工业、文化产业等绿色产业,释放绿色转型新能量。

  以水为生,保护水环境。安新县近十万水区村民大部分以水为生,美丽乡村建设着重在水上下功夫,通过上流争源、入淀控源等措施保证水质,取缔淀区所有污染企业,积极探索实行PPP污水处理模式,预计通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综合整治工程,45个淀中村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将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定点清运率达到100%。

  以水为媒,焕发水活力。安新县根据水区村的生态条件和特色,本着“传承渔耕、打造特色”的理念,将渔耕农业与水乡农家游相结合,提升了传统渔耕农业品位。

  以水为源,做足水文章。安新县着眼高端,依托5A级景区的金字招牌,大力开发旅游业、文化产业等绿色产业,强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旅游名城。以滨水岸线、重要节点、建筑、小品及码头为载体,增加了与“鱼”、“荷”相关的设计元素,突出“水”文化。在建设中,以码头、街道、文化墙为载体,突出渔乡特色,打造水韵渔乡,引得各地游客瞩目。

  白洋淀连片美丽乡村建设使淀区的水、田、苇、林等自然风貌得到保护,传统文化得到弘扬,进一步擦亮了“华北明珠”的旅游名片,大大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段宁新)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