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保定>本地要闻>正文

保定七旬老汉编织出带有漂亮文字苇席

A-A+2015年10月10日08:11燕赵晚报 评论

苇席编织出绝活儿。 本报记者 石英杰 摄苇席编织出绝活儿。 本报记者 石英杰 摄

  本报讯(记者 石英杰)编席苇子经纬不断,在席子上神奇地编出了文字!经过20天的努力,近日,家住白洋淀的保定安新县七旬退休干部田荣承用500根苇子成功编织出带有漂亮文字的苇席,这绝活儿在当地不胫而走。目前,白洋淀每年荒废的苇子有12万亩,这种绝活儿推广后有望为苇子的使用再打开一扇门。

  10月5日上午,记者在安新县见到了这块神奇的苇席。苇席长2.05米,宽1.28米,席子中央是两行漂亮的文字:美丽水乡,春满白洋。记者从45度角的方向斜视,在光线的反射下,这些文字的轮廓是通过苇子正反两面不同的色泽凸显出来的。

  今年70岁的田荣承是安新县大田庄村人,是安新县县委党校的退休干部,酷爱文学创作,曾出版过长篇小说。他从小就跟着父母用苇子编席,对这项古老的技艺情有独钟。这块席子使用了500根苇子,最长的3.5米,最短的只有5厘米。退休后,他一直琢磨着如何给这项传统技艺增加文化元素,后来他从编席的纹路上受到了启发。“苇席靠经纬交叉编织,要想经纬不断一根苇子用到底,编出位置不同笔画各异的文字,其难度很大。”田荣承告诉记者,整块席子他总共编了三遍,边设计边编织,最后才把字编到了合适的位置上,整个创作耗费了20天,每天要编上三四个小时。他可以根据不同要求编织出不同的文字。

  安新县文广新局局长王迦梁表示,苇席编织是白洋淀古老的传统技艺,已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由于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苇席的需求量锐减,目前,每年12万亩的苇子几乎全部荒废。在席子上编出文字,为这项古老技艺增加了文化附加值,将日常的生活品推向具有观赏价值的手工艺品,这对当地渔民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