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绿色、循环、低碳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工业转型为支撑,加快服务业发展,突出现代农业产业特色,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8.6∶58.4∶33调整为8.8∶56.9∶34.3,一产三产占比逐步提升。
坚持“有中生新”,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扎实推进矿山企业整合,钒钛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全年力争达到1000亿元;强化企业技改扩能,实施3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250多个;推动工业“50强”发展壮大,20家企业荣膺全省“百强民营企业”,11家企业成功争列省 “三个一百”工程。
坚持“无中生有”,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千万千瓦级风电、千万千瓦级水电调峰电源、千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三大清洁能源基地加快建设,中电投8万千瓦光伏发电和20万千瓦风电场等项目深入实施,新能源电力总装机达到246万千瓦;累计实施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67个,32个项目投产达效。
以文化旅游为重点,加快发展服务业。立足打造“精品工程、典范工程”,总投资6亿多元的山庄外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已开工86项,完工77项,清史文化展览馆暨博物馆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启动建设,58个重点旅游项目加快实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1—8月份,我市接待游客2048万人次,旅游收入165亿元,分别增长14%和17%。突出特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04家,实施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8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