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扶贫是国家为贫困地区释放的一项丰厚政策红利。海兴县借力消费扶贫政策,依托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通过打基础、强流通、抓支点等方式,狠抓扶贫产品产销工作,实现市场份额快速增长,有力地助推了脱贫攻坚。近日,在海兴县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召开的“农村电商服务站网络代购会”上,全县100多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站长为村民网络代购各类日用消费品达800多万元,其中涉及海兴县消费扶贫产品约90多种、300多万元。在海兴,农民对当地自产的扶贫产品消费热情高涨,很多村站长既是扶贫产品的销售商,又是忠实消费者。据统计:2020年全县以面粉、干果蜜饯、果蔬、杂粮、海产品等为代表的扶贫产品不仅畅销国家发改委、国家信访局、中国银行及省、市、县相关部门等百余家消费扶贫单位,累计销售达到3000万元,而且还通过农村电商服务站、电商扶贫专区、电商扶贫特色馆等带动常规消费市场销售达1000多万元。在消费扶贫市场拉动、电商推动下,2020年11-12月,海兴县顺利通过扶贫攻坚的省级、国家级考核,受到一致好评。

  海兴扶贫产品缘何能搭上消费扶贫的政策快车,迅速脱颖而出?县发改局王金祥副局长认为,“做扶贫产品要有市场意识,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扶贫产品,健全产销流通链条,才能真正用好、用足消费扶贫政策,建立扶贫长效机制。简单而言就是,要以市场之心行扶贫之道”。

  夯实基础:建设农产品初加工体系,提升扶贫产品市场价值

  面粉、干果蜜饯、杂粮、果蔬、海产品等是海兴的主要农产品,每年丰收是农民最发愁的时候,由于距离加工地较远,运送不方便,大多在田间地头按统货出售,产品卖不上价,丰年即“灾年”的现象时有发生。电商、消费扶贫等渠道售价相对较高,但是大多要求品相好、规格小、包装精,自行投建基础设施费用太高,得不偿失。农产品初加工体系不健全,长期以来一直制约着海兴农产品销售。

  2018年5月,海兴县被商务部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针对县域主导农业产业大多以基础农产品为主的现状,结合现有社会资源,县发改局统筹布局,依托电商示范县项目,分别在电商服务中心、张常丰村、县农场设立了3个农产品电商初加工基地,并在县级电商仓储物流中心建设了1400㎡冷库,配置了冷链物流运输车,建成了县、乡、村联动的农产品初加工体系。农户、合作社、农企可以直接将自家产的农产品送到就近的基地进行分级分拣、真空包装、冷藏储存等,由县电商服务中心统一提供冷链物流运输、市场销售等服务。这样做,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延长了保质期,特别是经过分级、分拣、包装等方式处理的产品售价至少能提高1倍,市场价值大幅提升。

  经过2年的运行,县、乡、村联动的农产品初加工体系已呈现出良好市场效应。目前,县级冷链物流中心日处理基础农产品达800多吨,3个农产品初加工基地已实现满负荷运转,服务范围覆盖全县一半以上的村镇,以面粉、干果蜜饯、杂粮、果蔬、海产品等扶贫产品为代表的众多农产品聚集于此,不仅品质有保障、包装有档次,而且还能提供大宗团购、一件代发、零售配发等多种服务,吸引了众多消费扶贫单位,以及网商、微商、网红主播、实体商家等前来合作。农产品初加工体系有力地保障了产品品质,促使产品市场价值大幅提升,海兴近百种扶贫产品深受消费扶贫、电商扶贫等市场青睐,订单量日益递增,平均客单价提升了20%多,由此也带动了海兴县农产品网络销售的迅速增长。据悉:2020年海兴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将达到1.5亿元,同比增长30%,创历史新高。

  强化流通:整合消费扶贫市场资源,健全扶贫产品产销链条

  整合利用消费扶贫政策资源,构建完善的产销链条,才能做好扶贫产品流通。海兴县对消费扶贫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市场需求,依托农副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商贸流通企业、电商企业等搭建了扶贫产品供应链,先后认定了鑫鹏合作社、甜魅儿食品有限公司、鹏程商贸、360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生产的近百余种产品作为扶贫产品,基本覆盖了全县所有农业主导产业;组织经纬三六零电商公司开发了“海之兴”区域公共品牌旗下的日式海鲜礼盒、杂粮等系列电商产品,不断完善了扶贫产品结构,满足了消费扶贫市场的多层次需求。

  为健全扶贫产品渠道链,他们针对消费扶贫目标人群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一是在中石化、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公司等消费扶贫单位的官方网站,以及县电视台、网信海兴、微信朋友圈、“消费扶贫数据库系统”、“832农副产品销售网络平台”、“抖音视频”等媒介宣传推介扶贫产品,营造氛围;二是在义信商厦、大吉利超市等县城的大型商超设立消费扶贫产品专馆、专区、专柜,让消费者现场体验扶贫产品。同时,开展“消费扶贫季活动”,建设“县级消费扶贫综合专馆”,“鹏程商贸企业馆”、“张常丰村村级扶贫专馆”,“甜魅儿食品线上扶贫专馆”等线上扶贫特色馆,线下和线上共同推广扶贫产品;三是发布《关于倡议县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优先采购专馆、专区、专柜扶贫产品的通知》,号召全县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以及广大干部职工积极采购扶贫产品,依托县直各部门的带动力,销售扶贫产品;四是积极对接北京、天津、石家庄、沧州等地的消费扶贫单位开展团购活动,不断拓展扶贫产品销售。经过不懈努力,目前,海兴县扶贫产品已畅销京津冀的100多家消费扶贫单位,渠道链条日益健全,自2020年以来销售额以平均每月20%的速度攀升。

  把握支点:发挥村站扎根本土优势,做活扶贫产品消费市场

  消费扶贫政策是阶段性的,产品销售最终还是要回归常规消费市场,而扶贫产品是否具备持久生命力,重点在于能否在常规消费市场快速流通。海兴在做好消费扶贫市场的同时,将发展目光瞄向扶贫产品在常规消费市场的推广。

  2018年海兴县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了1个县级农村电商服务中心、183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电商服务组织遍布全县所有行政村、贫困村。扎根农村市场的村站是撬动扶贫产品消费市场的重要支点。县服务中心制作了扶贫产品宣传牌在村站摆放,录制了宣传片在村站播放,印刷了宣传册面向村民发放,充分发挥村站长在当地的人缘、地缘、业缘等优势推广扶贫产品,营造了良好地销售氛围。为满足村民消费需求,县服务中心定期组织村站长为村民网络代购扶贫产品,并提供“送货进村入户、电商物流一日达”服务,推动扶贫产品在各村迅速铺开。据介绍,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扶贫产品就已在100多个村站销售,平均月销售达到50多万元,呈现出强劲市场潜力。

  为更好地开拓扶贫产品的消费市场,他们还在一些村站配置了直播设备,组织村站长开通网络直播,通过抖音、快手、村淘、等平台推介扶贫产品,让其成为扶贫网红。张常丰村是面粉、辣酱等扶贫产品的主要供应地,村里的“面花哥”、“辣椒姐”是远近闻名的扶贫网红,他们每天直播自产的“面花”、“辣酱”、“面粉”等产品,如数家珍地介绍每一份原料、每一道工艺、每一款产品,深深地吸引了消费者,有力地促进了扶贫产品销售。如今,该村站每天对外发售扶贫产品200余单,被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争相报道,典型经验被国家发改委面向全国推广,成为全国楷模。

  来源:海兴县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