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沧州>民生>正文

河间西河大鼓驴肉火烧上央视

A-A+2015年3月18日10:48河间周报评论

  本报讯(边铁曙)河间西河大鼓、驴肉火烧上央视了!3月12日,CCTV4《远方的家》江河万里行第218集“海河——地道沧州味”节目向全国观众介绍了河间市的西河大鼓和特色小吃驴肉火烧。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三层”张领娣一手持鸳鸯板,一手紧敲架上的小鼓,旁边一个人弹着三弦,在光明戏院新修的大舞台上,一口纯正甜美的西河大鼓唱起来,台下的观众如醉如痴。这是《远方的家》中独具河间风韵的画面。

  西河大鼓,是河间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台上表演的张领娣,是田派西河大鼓的传承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项目的传承人,她演唱的是西河大鼓传统小段《玲珑塔》绕口令。

  据了解,西河大鼓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发源、发展于河间,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及东北、内蒙等地。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在冀鲁豫京津等地流传很广。清代时的河北农村,西河大鼓十分流行,艺人怀抱三弦,自弹自唱,说一段唱一段,风格简洁苍劲,韵味独特。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打造河间文化品牌,2014年11月18日至20日,河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河间西河书会”。

  张领娣演唱的光明戏院,是一个古朴的建筑,它建于20世纪30年代,模仿当时天津“大舞台”的形式,由河间的五大财主出资修建,当年京津的名角随请随到,新凤霞等曲艺名家曾在这里登台演出。

  在光明戏院聆听了韵味独特的西河大鼓之后,记者唐天骄又带人们来到高玛纳驴肉火烧店,去品尝地道的河间驴肉火烧,探秘驴肉火烧独特的制作技艺。

  “它简直就像一个集合在一起的千层饼。”咬一口外酥里嫩的火烧,记者唐天骄很是兴奋,“我觉得焖子在里面,口感特别奇妙。”唐天骄高兴地说。

  “这个东西吃起来根本停不下来,非让你停下来很难受的。”向导郎向阳说。

  驴肉火烧这道独特的美味,发源于河间,大有来头。过去,河间有“京南第一府”的美誉,是京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地,处于交通要路的区位优势,使得南北方位的各路美食在此融合。尤其清末,不少宫内的御膳房太监出自河间府,告老还乡后,他们靠手艺生存,因此,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要吃饭,河间转”。

  驴肉火烧好吃,制作大有门道。河间火烧的特色:一是形状为长方形;二是外焦里嫩,层比较多,吃起来口感特别细腻。

  火烧的制作为纯手工,不加入任何添加剂,也不需要饧面,但是对揉面和擀面的功夫要求特别高,面要擀成两张纸那么薄的面皮,在这个过程中,要抻面,要抹油,然后再层层卷起来,揪成一个个小剂子。

  小剂子压成5厘米的长方形,一端擀薄,再折叠到另一端,然后将另一端抻出擀薄,再折叠过来,最后形成一个长方形的小口袋状,最后将其擀成中间平四周略高的长条,就可以放在铁板上烙制。

  铁板分为大火和文火,火烧要先在大火上烙一分半钟,再用文火烙,最后再在炉内烤制十几秒钟就行了。

  看着在铁板上慢慢鼓起来的火烧,记者很兴奋:“你看!你看!全都是像小胖子一样的饼了。”

  这样的“小胖子”火烧,夹上现切的鲜美驴肉、板肠、焖子,如果提鲜,再加上绿绿的鲜椒段,好吃极了。

  驴肉火烧,在过去,人们是在集市上摆摊现做现卖,因此,有那么一句老话:总赶集,总会碰到打大火烧的。近年来,河间的不少老字号火烧有了品牌意识,如今有一定知名度的驴肉火烧店面有50多家,小摊贩更是数不胜数,河间人也希望将驴肉火烧做大做强,做成中国人的汉堡,使小吃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