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沧州>社会新闻>正文

退休老人20多载绘成“沧州清明上河图”

A-A+2015年6月5日10:49沧州晚报评论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为世人所熟知。而在沧州,一位退休老人耗时多年手绘的《御河春图》,长25米,以运河为载体,刻画了清末民国初年沧州的城市面貌和风俗民情,堪称“沧州清明上河图”。昨天,记者现场看到了这幅长卷,作者马振江给记者介绍了画上的建筑和风俗,他告诉记者:“知道老沧州这些地方和风俗的人越来越少,我把它画下来,就是为了保存这些记忆,让人们了解。”

  十多个地标性建筑近千个人物

  因为画卷太长,马振江把展示的地点选在了东体育场东北角的一个院子。25米长的画卷展开,几乎占满了院子的南北两头。记者看到,画卷两头,描绘的是水波荡漾的运河,自画卷右边向左看,分别展示了沧州码头、水月寺、鼓楼、小四街、文庙等带有沧州地标性特色的地点。每一处建筑,都展现得细致入微,大到建筑的全貌,小到墙上的一个文字,马振江都刻画得非常到位。据马振江介绍,这样的地点在这幅画里他画了10多个。

  除了建筑,画作上活灵活现的人物格外引人关注。卖古玩的、开药铺的、吵架斗嘴的、抬轿拉车的……据马振江介绍,这幅25米的长卷上,一共刻画了956个人物。记者看到,每一个人物的着装、配饰和表情,都和他的身份相配合,每一组人物展现的都是不一样的故事。甚至有的一组人物和一组人物之间的故事具有关联性,马振江说,创作之前,他都把这些故事在脑海中构思,让他们能上下关联并且合情合理。

  展现沧州旧貌 还原老沧州风俗民情

  据马振江介绍,这幅画不仅记录了那个年代沧州的建筑,还反映了那个时候的一些民俗风情。他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画上的点点滴滴。“这个就是八抬大轿,抬的是个大官,来解决纠纷的。”果然,记者看到画上,在八抬大轿的不远处,几户人家正在吵架。马振江将民俗和故事性巧妙地结合。“那个是孩子在追婚车,如果爬进车里去,就能得到喜糖。”马振江指着画上几个孩子争着追赶贴着喜字的马车,把里面的故事讲给记者听。“这些老风俗你们年轻人都不知道了,我画下来,就是为了让以后的人都能不忘记老沧州的一些历史。”马振江告诉记者,画里面体现了很多对联、笑话、习俗、上下句等内容,每次拿出来展示的时候,他就会讲给来看画的人听,让人们能够了解那个年代的故事。

  耗时20多年完成鸿篇巨制

  今年69岁的马振江退休前从事建筑行业的工作,自小喜爱绘画的他在工作之余就经常给别人画画,花鸟鱼虫、人物,他都画过。渐渐地,他感觉画这些东西意义不大,不如画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东西,可以让后来人了解老沧州的历史。于是,1989年,他开始创作第一幅老沧州旧貌的画作。之后陆续的十几年里,他又通过回忆和查阅资料,绘出了其他一些老沧州的地标性建筑和当时的人物故事。“为了方便保存和后人了解,我觉得应该把它们串联起来,就开始把它们安排到长卷上,大概用了2、3年的时间,2011年完成。”历时20多年,马振江完成了这幅《御河春图》。因为家里面积不大,马振江画长卷的时候都是一边卷起来画好的,一边展开纸画新的。他告诉记者,画长卷其实是个辛苦活儿,但是,他做得很开心。“我从小就喜欢画画,能通过我的画让大家了解老沧州,我也挺高兴。”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