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
小学生:给公车挂红牌
“北京怎么老堵车呢?又要迟到了。”在听说这可能和“公车过多”有关后,北京市海淀区二里沟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小学生栾松巍决定要自己调查调查。他发现,不少同学都是坐公车上下学,在旅游景区、高档酒店的门口,也停了不少公车。他仔细总结出识别公车的三个方法,还四处找资料,研究外国管理公车的经验。前不久,栾松巍认认真真地提出了自己的一番大想法:给公务车都挂上红牌照,以便于统一管理和群众监督,遏制“公车私用”现象。
疑问
建议能否
成国家政策?
小学生栾松巍的建议得到许多人包括一些专家的认可。采访中很多人表示,小学生的建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既能提高公车使用透明度,也便于群众监督。在当前监督手段屡屡失效的情况下,小学生的这个建议,能不能成为国家政策?
观点
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统计局副局长叶青:
如果公车有了明显标识,在那些公车不该出现的场合地方,还有多少人敢于以身试法?
除了提高监督和惩处力度外,也要最大限度减少公车保有量。在韩国首尔、中国香港等地,由于公车数量少,基本不存在监督难的问题,因为一开出门所有人都知道公车出行,自然不敢私用滥用。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柏乃:
当前,要以公众监督为突破口,还要配套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只有将公车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公车私用,将公车消费关进‘制度的笼子’。监督“公车私用”既要探索新办法,也要增强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
监督“公车私用”7年多的广州市民区少坤:
这些年监督举报“公车私用”,得到的答复基本是通告批评、停职检查,或让当事人补交使用费。惩处力度普遍很轻。他建议,加大“公车私用”问责力度已经迫在眉睫,这不仅会起到震慑作用,更能展示政府主动接受监督的诚意。
据新华社、央视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