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人才测评备受争议,一度被冠以“算命”的头衔,但随着时间的变迁,如今各大企业和商学院在挑选人才或学员时都会使用人才测评。那么,企业是如何从当初的拒绝转变为现在的接受态度?未来的人才测评又会是怎样的发展趋势?记者日前采访了上海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某测评咨询公司总经理苏永华博士。
企业使用人才测评 最关注员工潜能
苏永华说,大多数使用人才测评的企业都会涉及潜能、价值观、技能和个性测评的内容。但从关注程度来看,企业最为关注依次为潜能、技能和知识,最不关注的为兴趣和经验。多数参与企业都会使用结构化面试、笔试、心理测验和相关的测评方法。
谈及传统的选人与人才测评的PK问题,他说,从测评方法来看,传统的面试、参照工作经验等方法是相对比较简单、单一的,现在的测评更强调方法的多元性和科学性,会涉及到如面试、笔试、心理测试、情景模拟等很多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更强。
从内容来看,传统的面试往往关注的是“冰山模型”的水上部分,如知识、技能,而忽略了水下的部分。人才测评则更能关注人格、价值观等水下的部分。
此外,传统选人和人才测评很大的一个差别是前者往往结论是行不行、好不好的问题,是简单的二元判断,而现在的人才测评注重的是人职的匹配度,若一个人与岗位的匹配度低,并不能说明这个人本身能力不行,他可能和另一个职位的匹配度是高的,所以现在的测评讲究的是人职的合理匹配。现在的企业,更多的是把人才测评用作人才发展的一种平台,而不是简单的判断人才优劣的工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