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衡水武强县孙庄乡皇甫村有一个农家院,每天都吸引着武强、深州、饶阳众多附近的村民前来聚会,人们在这里吹拉弹唱、吟诗作画,乐在其中。这是当地一个名叫程信通的“傻老帽”退休回乡后自掏腰包创办的文化大院。
程信通退休前在武强县委宣传部工作了30多年,退休回村后,看到村里群众文化生活比较贫乏,“一身艺术细胞”的他便产生了创办一个文化大院的念头。“皇甫4000多人,是武强县第一大村,没有一个文化活动中心怎么行呢?”
2012年夏,他出资1.4万元钱购买了一套4间房屋的农家闲院,翻盖、装修后又出资2000多元购置了20多件桌椅板凳以及书法案子和乐器等,还配备了热水器及水杯等。一个闲大院,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文化场所,一下子热闹起来。村民们劳动之余就聚到大院里,开展演唱、书法等多种文化活动。为吸引和方便更多的人参与,文化大院还确定了独特的“戏剧活动日”:逢农历二、五、八日,是河北梆子爱好者聚会的日子;逢农历初四、十四、二十四是京剧爱好者聚会的日子……
文化大院的建成使众多文艺团体有了活动的场地。皇甫村原有个书法联谊社,以前由于缺少场地,活动时断时续。自从有了文化大院以后,书法联谊社的社员们经常聚到这里来开展书法活动;村里原有的河北梆子业余剧团也因有了场地而重新活跃起来,农活不忙时,戏友们几乎天天到这里来过戏瘾,逢年过节,除排演一些深受当地群众欢迎的传统剧目外,还自编自演一些歌颂共产党、歌颂富民政策的新节目;村民程根物等一些京剧爱好者创办的“武强县皇甫村京剧协会”,活动地点也设在这里;而皇甫村“冀遂诗社”农民诗人们,也常在这里聚会和研讨诗作……
“皇甫村有个文化大院”的消息不胫而走,不仅周边村庄的文艺爱好者纷至沓来,连邻近的深州和饶阳两地10余个村庄的戏剧、书法等文艺爱好者闻讯也经常到这里来欢聚,“文化大院”逐渐成为武强、深州、饶阳交界地带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中的固定场所和一大亮点。
其实,程信通家庭条件很一般,退休工资不高,老伴和儿子都是农民,但他热衷乡村文化建设,舍得花大钱创办文化大院,有人笑他是“傻老帽”,他却发自肺腑地说:“咱是共产党员,为老百姓多做点善事、好事,这是应该的。”
如今,在程信通的带动下,皇甫村又着手在文化大院东邻筹建一个占地6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竣工投用后,文化大院与文化广场“近相呼应”,相互促进,以皇甫村为中心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将更加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