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廊坊>本地要闻>正文

村里有位“八旬邮递员” 一干就是十几年

A-A+2014年4月18日10:34廊坊日报评论

  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家庭条件优越,衣食无忧,他却坚持要“上班”。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他义务做着为村民免费送报纸、书信、各种通知单及快递的事情。他成了村里的“老邮递员”,他的家也就成了村里的邮政业务代办点。他一干就是几十年,乐此不疲。他就是固安县马庄镇蒲落垡村的姚会远。

  本报记者 刘艳芳 实习生 赵娜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恩来

  今年79岁的姚会远看上去精神矍铄,根本不像是年近80的老人,要说他今年有60多岁,那还差不多。记者开玩笑地问老人是如何保养的,姚会远笑着说:“主要就是心态好。”

  说到心态,老人的女儿开了口:“我父亲这一辈子为人处事遵守一个道理,吃亏是福,对别人他讲的就是付出,不求回报。”

  与人方便图的就是心安

  姚会远的本职工作是村里的会计,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50多年,以前所有的报纸、信件、汇款单等等都是被送到村委会,大多数的地方都会通过广播来让村民自取。但是自从姚会远上班的那天开始,他就坚持把这些东西挨家挨户送到村民手中。

  后来时间久了,经常来送报的投递员都和姚会远熟络起来,有时候就直接把东西送到姚会远的家中,久而久之,他的家就成了村里的邮政业务义务代办点。

  从他义务为大伙儿服务开始,已经和五任投递员每天“打交道”了,现在的投递员是第六任,他们都已经认识10年了。

  说起姚会远义务奉献图什么?他自己给出的回答是:“就是为了心安,我这个人呀,帮助别人从来不图回报,觉得能为大伙奉献点,心里舒服。”

  几十年间走过了几万公里

  现在村里的订报户有5户,最远的一家是距离姚会远家半公里的张兆福家,他订阅的《中国农资导报》每周三期,单是送这一户的报纸,姚会远一周就要走3公里。

  有一些订阅《廊坊日报》、《燕赵都市报》这种每日刊的订户,老人都坚持每天把报纸及时送到他们的手中。姚会远说:“既然人家订了报纸,就是要关心当天发生的新闻,要是报纸当天到了我这,我拖了几天再给人家,那不就影响了人家阅读的时效性了嘛。”

  再加上其他订户订阅的报纸还有在外地退休的老人每月固定时间的汇款单,还有一些随机的各类单据,一年下来,姚会远就要走上1000多公里,几十年算下来,他走的路已经超过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了。

  既然要做就丝毫不能马虎

  几十年过去了,姚会远为村民义务投递,没出过一点儿问题。老人朴实地说:“张三的东西给了李四,这样的糊涂事儿,咱可从来没有过。”

  在2006年8月份,邮局的投递员来蒲落垡村送录取通知书,当时新接手投递任务的投递员对村里的情况不是十分了解,打了几次电话都没能联系上学生本人,向村民打听情况村民也都不认识,但是几个村民都提到让投递员去问问姚会远。

  于是投递员就找到了姚会远。当时正值三伏天,看到投递员跑得满头大汗,姚会远赶忙帮他联系。原来通知书的主人是本村一位老人的孙女,因为常年在外上学,很多村民都不认识她。

  姚会远二话不说就带着投递员去了那家,亲手把录取通知书交到了她家里人手上,保证了她能如期入学。

  开起“文化沙龙” 坦言继续送报

  除了义务为村民送报纸,姚会远自己也订了很多报纸,有《人民日报》、《河北日报》、《廊坊日报》、《河北法制报》、《南方周末》等等。因为他自家经营了一家面粉厂,他说:“来我这儿换面粉的人,看我有这么多报纸,经常会在我这儿看会儿报纸再走。搞得我这里像一个文化站点儿似的。”

  姚会远的家里人也都赞成他这样不求回报地为村民做事。说到以后送报的事,姚会远表示,只要自己的身体允许,就会一直干下去。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