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廊坊>本地要闻>正文

美容院街头揽客频出新招 小心美容陷阱

A-A+2014年10月20日08:43廊坊都市报评论

  本报记者 邢建平

  “去店里免费领取一份小礼品,绝对不花钱!”、“免费皮肤测试,专业人士为您分析皮肤状况。”、“正在进行节日大促销、现在进店消费太超值!”……这些诱惑力十足的广告语是许多美容院街头拉客的幌子,其目的是让消费者进店消费。不少消费者中招,为此花掉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但也有“意志坚定”的女性朋友在遇到这类街头拉客的情况时,总能当即拒绝,坚决不落入“美容消费陷阱”。

  记者两次被拦 被邀帮忙投票

  10月15日,记者在某商场附近走访过程中被一位年轻小伙子拉住:“姐,帮我投一票吧!”

  从小伙子口中得知,某某美容院就要开分店,需要聘用一名店长,他希望记者帮忙投自己一票。小伙子的说法让记者回想起大约一个月前,正是在同一个地方也被一个年轻小伙子拦住,同样是邀请记者帮忙投票。

  看记者有些犹豫,小伙子赶紧加强攻势:“我们店就在前面不远,您跟我去店里了解一下吧,不会强迫您消费的。”

  入店便推荐体验“美容套餐”

  于是,记者跟随小伙子来到他所说的店里,一进店就有两位年轻女孩很热情的迎接记者。记者询问如何投票,小伙子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让记者填。

  调查问卷上有姓名、年龄、收入等选项,其他的就是询问顾客平时选购什么样的化妆品、最关注皮肤的什么问题、自己在护肤上存在哪些困扰等等。

  在记者填表的同时,小伙子不时查看记者的皮肤,并和记者探讨有关护肤的话题。填完表后,记者打算离开,这时小伙子却阻止了记者:“姐,既然您来了,就再耽误您一分钟时间,给您推荐一个优惠套餐。”

  “原先几百元的价格,只需38元,女人应该对自己好一点,您可以体验体验。”说着拿出一张卡片,上面写着4个套餐的详细信息。而店中的两位年轻女店员也顺势向记者介绍,套餐如何如何划算。

  中招者不止一个

  虽然几位店员一直对记者“狂轰乱炸”,但记者一直坚持不消费,几位店员开始显得有点不耐烦。

  “也没多少钱,连顿饭钱都不够,您花哪不是花呀?”、“女人不对自己狠一点怎么行!”几位店员表现得很不高兴。

  最终记者还是没有消费,正在记者走出去的时候,又一位顾客进入了店中,显然也是来“投票”的。

  走访中,市民高女士告诉记者:“我曾经被拉住过,也进去了,刚开始是低价体验,后来在体验时店员就说我皮肤如何如何有问题,他们的产品如何如何好,不知不觉办了卡,消费了几千元,但效果一般,后来就再也没去过。幸好也没有副作用,现在不少人因为美容而毁容的。”

  美容消费需谨慎

  10月16日,记者采访了市工商局有关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仅仅是街头揽客,手中没有宣传单,并不违反工商部门的有关规定。但如果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受到了侵害,比如使用产品导致脸部受损、对方存在欺诈行为等,消费者就可以向工商部门投诉,一旦发现商家有违法行为,我们会对其进行查处。”

  有律师告诉记者:“店员向消费者推销产品,消费者购买是一个自愿的过程,消费者有选择的权利,这时并不涉及法律问题。”

  “但消费者也应该明白,商家提供免费或体验服务自然会有隐形消费的目的,这时消费者就需谨慎考虑,不要贪图一时便宜。在以往的案例中,有些商家故意使用某种化妆品使消费者产生依赖,使其不得不在其店中继续消费。因此,即便是消费者选择消费,在消费时也要考虑清楚,特别是要留好票据,哪怕是一张收据,一旦发生侵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消费者也可出示相关证据维权。”

  记者手记

  在调查和采访相关部门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街头揽客”的行为并没有触碰到法律,“不发生损害”、“不产生后果”是一道红线,一切劝说手段都是营销方式,劝说过程也是你情我愿的买卖过程,没有监管、不能监管。

  但正是在这个你情我愿的过程中,一些消费者者深感上当,有的是付出金钱,有的则是付出身体受损的代价。而这种行为,也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厌恶,从直觉上就将“街头揽客”划入了骗子、欺诈的行列。

  既然消费者有时明知其中有诈,为何这种伎俩还可屡试不爽,消费者的“小便宜”心理是突破口,一击即中。

  行业需要自律,利益与良知应该平衡,这需要的不是外力的打击、监管、防御、抵制,而是行业的基本经营手段既合法也合理,更需要整个行业经营者拥有职业道德和行业精神。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