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为了贯彻落实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我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新路径,通过五项措施,不断拓展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绿色、长效、安全利用新模式,引导耕地质量提升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机结合,全方位支撑了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

  1

  启动高标准农田区域耕地质量监测及经济技术分析调研活动。为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省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开展了高标准农田区域耕地质量监测及经济指标技术分析。通过专业调查研究明确高标准农田在农田生产能力、粮食产能、耕地地力变更、水资源利用及生态循环等实施效果,以生态效益为引领进一步优化农田建设区域耕地质量监测及经济技术分析目标,更好地发挥农田建设对乡村振兴、“四个农业”及系统全局性工作的支撑作用。

  2

  组织开展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模式集成研究。围绕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方面,省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与河北农大合作,通过调研、试验示范、土壤监测、查阅资料、电话走访、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栽培形式的高标准农田区以及轮作休耕区耕地质量现状,分析主要障碍因素,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模式研究,为耕地质量提升工作提供依据。

  3

  启动耕地质量评价遥感技术应用试点工作。传统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且主观性强、精度无法保证,难以实现大范围快速、客观、准确的评价。省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运用遥感技术开展以耕地养分和生产力为核心的耕地质量评价,以耕地地块为基本单元,利用耕地裸露时期的卫星影像开展耕地养分质量(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有效磷)遥感监测,利用长时间序列遥感估产结果,进行耕地生产力质量评价,构建耕地质量遥感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各种评价指标的遥感监测结果,开展耕地养分与实际产能水平的响应关系分析,实现大范围耕地质量遥感评价,提升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4

  开展农作物秸秆还田调研及有效性评价。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工作要求,省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开展了农作物秸秆还田调研及有效性评价工作,专题调查全省小麦、玉米秸秆总量、还田总量、秸秆肥料化率以及全省分区域、不同作物秸秆还田情况。同时,对秸秆还田效果进行监测评价,评价长期、中期、短期秸秆还田对耕地质量、粮食产量、农田生态环境、温室气体排放、有害生物防治等的影响,评价指标增加土壤容重、水稳性大团聚体、微生物量碳等16项指标进行监测。

  5

  设计开发省级耕地数据管理平台及长期定位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为了做好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挖掘耕地等级提升的潜能,省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去年开发了省级耕地数据管理平台,达国内领先水平,今年,针对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中数据填报、审核、统计、分析工作重复劳动多、工作效率低、人为操作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新开发了耕地质量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简化录入、数据智能自查、分级审核反馈、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导出上传、报告自动编制、成果图表展示等7大功能,更加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省耕地质量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为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来源:河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