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市群打造初现成果,但仍存在产业关联度低、经济落差大、中心城市辐射力弱等不足。随着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文化协同将成为推动京津冀城市群互动的重要力量。以文化资源和文化传播为着力点,激发创造力,促进关联产业耦合,打造产业链条,形成文化品牌,将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质量,推动京津冀城市群更高水平地协同发展。

  深挖北京文化资源,整合京津冀文化品牌。《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中提出了北京的“四个文化”基本格局。其中,除了京味文化的北京色彩浓厚,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与创新文化都能在河北与天津找到对应资源,助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

  古都文化主要是指北京作为明清都城的文化遗产,可打造文化景观环线以及汇聚老城文化精髓的博物馆群,形成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特色纽带。

  红色文化是北京促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重要名片,可推动红色旅游内涵式发展,塑造红色旅游经典品牌;推进红色文物保护,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形成京津冀红色文化产业链条。

  创新文化是北京推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关键动力,首都集中的大量创新型企业与创新人才资源,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动力,从而辐射带动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

  扩大北京文化影响,协同京津冀文化产业。在扩大文化影响方面,建立主要城市之间特色鲜明、功能清晰、分工合理的协作模式,在文化艺术领域形成产业互动关联的新格局。

  基于此,京津冀城市群的文化协同发展一方面要整合文化资源,形成品牌合力;另一方面要促进创新人才流动,构建统一的区域文化市场,激发地区整体的文化生产力与创造力。同时根据京津冀不同的产业优势,进行差异化发展,提升京津冀文化产业链条的关联度和互补性。

  优化北京文化传播,提升京津冀文化影响。文化传播力主要包括城市文化品牌与核心文化产品,前者包括重大文化活动与传播媒介平台,后者包括文化符号产品与文化内容产品。促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要通过讲好文化故事、塑造文化品牌与搭建传播平台等措施实现地区文化传播力的提升,进而扩大京津冀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以大运河文化带为例,一方面需要北京发挥带头作用,依托丰富的剧场、博物馆、公共空间等传播平台资源,推动优秀文化成果对外展演与交流,从而扩大京津冀大运河文化的整体影响力。另一方面,在推出文化品牌时,需要通过历史景观故事、文字标识、数字影像等多种手段传播历史地标的场所感,讲好大运河背后的文化故事,实现静态大运河的活态传承,激活其作为文化遗产的公共文化属性及社会价值。(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 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