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邯郸10月11日电 (王天译 常领山)连日阴雨过后,河北邯郸迎来晴好天气。一大早,邯郸市永年区永合会镇张边村村民段丛婷和家人就赶到谷田里,开始手工收割谷穗。

  段丛婷说,去年,她家8亩旱地谷子出产小米6000多斤,卖了4万多元,“今年看这谷子的长势,又是一个丰收年”。

  永合会镇地处永年区西部、太行山余脉紫山丘陵地带,常年干旱少雨,自唐代起便开始种植旱地谷子。生产的小米色泽金黄、颗粒饱满,深受人们青睐,是当地居民首选营养品和馈赠亲友的佳品,被誉为“紫山八宝”之一。

  然而,随着村民外出务工,当地农村人口锐减,加上销售局限,优质米卖不出好价钱,以生产小杂粮著称的永年西部山区出现了土地大片撂荒,传统谷物种植面积逐年萎缩的情况,最少时,整个西部山区小米种植面积不足100亩。

  近年来,为拓宽山区村民致富门路,永年区实施“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品牌战略,把西部山区列为小杂粮种植基地,着力打造优质谷子产业集群,给予商标注册、品质认定等政策支持,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让旱地谷子这一特色产业重现曙光。

  张边村村民张晓光原在一家国企工作,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他看到了农村发展的机遇。2015年,他辞去国企工作,回到家乡带领群众开始种植发展旱地谷子等小杂粮。他牵头组建的永年区五谷杂粮协会,免费向村民提供优质谷种,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6元至1元的价格收购,调动群众种植积极性。

  为保证小米质量,张晓光经过反复对比研究和实践,采取传统的种植模式,从播种到收割全部人工作业,不使用除草剂,讲究“四次锄耧”,使谷物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特有矿物质,生产的小米完全继承了“紫山八宝”品质,赢得市场认可。产品不仅远销全国各地,还出口至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打开海外市场。

  记者从永年区委宣传部获悉,今年的新小米刚上市,就销售了10余万斤。目前,永年西部已发展旱地谷子1000余亩,带动了13个村庄的百余户村民增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