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拗:克己奉公,刚正不阿
“爸爸,你要坐车走啊……”在汪晓光的葬礼上,当他年仅14岁的儿子跪在“头魂车”前泣不成声时,在场的人心都碎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汪晓光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等有时间了带着母亲、妻儿出去转转,然而这却成了他永远的“遗憾”。
汪晓光的生活一直并不宽裕,买车的计划一拖再拖。其实,10多年前,某房地产公司的副经理曾多次请他下海经商:“晓光,我们这目前非常缺人事劳资干部,你现在每月800元的工资够干啥?来公司能给你多出几倍的工资来,考虑考虑吧”。“说实话,我真缺钱,但作为一名公务员,就得干啥吆喝啥,领导既然把这么重要的岗位交给我,就是对我的信任,咱们就得做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咋能说辞职就辞职呢?”汪晓光就这样拒绝了“发达”的机会。
他的亲弟弟下岗多年,家里日子同样过得紧紧巴巴,总盼着“近水楼台先得月”,让他给找份好点的工作。可他总是说:“自己家里的事,不能给单位找麻烦。”最终,汪晓光跟同学、朋友借了7万元,为弟弟买下一个小门市经营蔬菜,算是给了家人一个交代。
在干部股工作19年来,尽管家庭经济拮据,但他从未滥用过自己手中的权力,谋取过一己私利,不该说的不多说一句,不该办的事不办一件。
“无欲则刚,有容乃大”。在办公桌右上角,汪晓光亲笔书写的这8个大字,见证了他坚持正义、无私无畏、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
在2012年的事业单位招考中,一位相交多年的朋友找他帮忙看看哪个专业报名的人少,以便自己的孩子可以有针对性地报考。就是这么“简单”的事,也被他一口回绝。时间长了,大家都了解了他的为人,违反原则的事就没人再找他了。
每一种细节的东西,于他都是一种无声的表达。他的“装备”总是很寒酸,衣着简朴得似乎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他从未进过专卖店,最好的衣服也不过是妻子从超市买回的几十元一件的打折货品。当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他却一再压抑自己买车的愿望,把不多的工资用来承担双方老人的医药费和生活费。
平日里对自己万分“吝啬”的汪晓光,却在5·12汶川地震后慷慨解囊。除了在单位捐款以外,还带着儿子到银行给灾区汇款,他一下拿出1000元,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毕竟咱们还有家,他们什么都没有了,比咱们更需要钱。”平时,只要在电视或报纸上看到哪里需要捐款,他总是义不容辞,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用热心和爱心温暖他人。
4月26日,是妻子的42岁生日,他在祝福短信里写道:“这个日子,你要让我和儿子再为你过58次!”然而,3天后,他却匆匆地走了,带着那么多未竟的理想和未完成的心愿……
一些老同学在微博上发起了悼念活动,并写下了饱含深情的悼文。遗体告别仪式上,许多老领导、老同事和服务对象在没有接到通知的情况下,纷纷自发前去悼念,见他最后一面,送他最后一程。
在人们的心中,他并没有远去。他挚爱的那片土地上,分明留有他闪光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