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工艺美术>正文

琴为心声:谈古琴太古心的追寻

A-A+2015年8月13日07:15新浪河北文化频道评论

配图配图

  读《太和鼓鬯-徐青山《二十四琴況》講述》有感

  几年前潘柏世先生从台北寄来的书一直放在书架上,那段时光,我在忙碌中忘记了它的存在。最近收拾书架偶然又看到了它。几天的翻阅颇有感触。

  潘先生与其说是在做徐青山《二十四琴况》的解析,不如说是在用他的哲学理念去尝试理解徐青山与古琴,去表达自己的认知。

  我个人认为书中有些看似矛盾的观点其实也并不矛盾。琴声中技术层面的和到精神层面的和,本身是一种阶梯型的进展,是无法一步到位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另,优美与高古之间矛盾么?其实也不矛盾的。高古不代表生涩,高古感本身必然优美,只是需要更深厚的审美底蕴去解读。至于优美范围很宽泛,不一定高古。

  琴做为乐器,本身有精准的器乐衡量标准,关于琴的古雅审美,包括太古心的追寻,其实不在琴,在人。

  既在弹琴人,也在听琴者。弹琴人是否做到弹奏时熟而不滑,拙而不呆,快而不燥,迟而不顿,很重要。而且这种音乐的表现力不是表现出来的,更多需要弹琴人强烈的自我意识抒发。听琴的人也需要有高古的文化底蕴与精神,才能理解并享受在里面。

  琴只是一个载体,就像提到的李可染先生等人的画作,观者感受到的复杂与内涵更多是观者自身心绪所需的一种共鸣。做为画者,只有他自己才能真正明白他所表达的全部。或许,他自己都不完全明白吧 …… 这个世界,一切皆:如是我闻 。

  孙 鉴

  来源:古韵龙吟琴馆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