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工艺美术>正文

裴金宝:弹琴是一种生活方式

A-A+2015年10月25日22:03新浪河北文化频道评论

  弹琴就是居家过日子,修身养性

  苏周刊:去年11月苏州的一个艺术品拍卖会上,三张古琴拍出了高价,其中一张蕉叶琴拍出了5800万元。而且一个月后,古琴拍卖价格又被刷新了,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的“松石间意”琴在北京拍出1.36亿元的天价。怎么看待这两件事,古琴为什么能拍出这么高的价格?

  吴光同:古琴和中国文化密切相关,从款式说,有连珠式、神农式、仲尼式、蕉叶式等等,有几十种。单从造型看:古琴的长度一般是3尺6寸5分,代表365天;徽位有13个,表示一年12个月,加一个闰月;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琴是拱形的,而底是平的。古琴有三种音:散音、按音、泛音,寓意是天地人三者合一。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还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有些古琴品种已经很少见,可能这都是价高的原因。

  苏周刊:苏州前不久拍出高价的古琴中有一张据说是裴老师修过的?

  裴金宝:那是一把连珠式琴,拍了1800万。我认为这张琴是元朝的,这个琴声音很好,金石声。琴一是要外观漂亮,二是要声音好,第三还要演奏趁手。这张琴三方面都具备了,是张好琴。价钱高不高?有人认为是天价,我认为不高。林以信那把三百多年的小提琴要上亿美元,古琴卖这个价是不高的。

  苏周刊:吴门琴派大师吴兆基先生,在国内外有深远的影响,有人说他将吴门琴艺提升到道的高度,能否就这一点谈谈?

  裴金宝:吴老先生弹琴不是作为一种技,是一种生活方式,完全是居家过日子中的一个部分。就像中国文人在家中书画自娱一样。当然书画还可以拿出来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弹琴是不可能的。职业琴家古代也是有的,但中国绝大部分琴家,都是居家弹琴。吴老先生是个传统的文人,文人弹琴要弹出人文精神来。他们弹琴,第一是修身养性。弹琴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比如他在苏大数学系任教,周围的人只知道他是数学教授,很多年来大家不知道吴兆基先生是位琴家,也不知道他是位太极拳高手。他不是刻意隐瞒。其实这是中国文人的生活常态。

  小海:中国文人的技艺都是由内而外的,吴兆基老先生弹琴,是弹给自己听的。就像练太极那样,是一个人练的。就像裴老师说的,就是居家过日子,修身养性。中国的古琴是琴人合一的。

  吴光同:一般的乐器是娱人的,文人弹琴是娱己的。以前弹琴的人都不事张扬的,如遇三五知己,则可自娱娱人。古琴的音量较小,但韵味悠长。我父亲是教数学的,弹琴是业余爱好,也只是在家里弹弹,弹给自己听。他的风格保留了文人弹琴的风格。但他自己也不知道,后来琴界诸多人士听后一致认为,吴老师弹的琴和别人不一样,这就是文人琴。特别是香港琴人叶明媚博士评价我父亲说,他是把沦为“器”的古琴,提升到“道”的层面上来的琴家。有人习惯于听舞台表演的琴,但是特别是港澳地区的人,更喜欢文人风格的琴风。他们评价我父亲的演奏,用十六个字:中正平和、古朴宁静,清逸洒脱,气韵生动。这十六个字基本体现了虞山派的清微淡远的风格。

  吴门是以古琴文化的方式在传承

  苏周刊:今天的吴门琴派可以看作是虞山派的继续发展吗?

  吴光同:我们吴地,严格来说最早是吴派。虞山派是吴派的继续和发展。吴蜀两地是琴学发展最好的。唐初大琴家赵耶利说,“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 ”又说“蜀声躁急,如激浪奔雷,亦一时之俊快”。这两种琴风和地域文化有关。吴门弹《高山流水》的就比较少,这种琴风弹阳春白雪比较合适。明以后出现了虞山派,是对吴派的高度总结。后来流传到各地,有广陵派、金陵派、诸城派、梅庵派、浙派,其实它们根都在吴地。近现代以后,虞山派形成了两大流派,一是以吴景略为首的,人称虞山吴氏,主要在学院里传播;另一派是以我父亲为首的,大家称吴门琴派,实际上都是吴派的分支或继续。

  裴金宝:原来的概念就是吴,因为生在吴地。成立吴门琴社之后,我们出去参加会议,哪个地方有个著名琴家,身边有一群类似风格的人,古琴圈内就会给他命名。琴派是约定俗成的,大家慢慢叫出来的。1986年吴门琴社成立,后来出去开会、演奏,就慢慢被叫出来了。古代也是这样,各派分分合合,如果没有传人也就不存在派了,比如淮扬派、松江派、武夷派因为没有传人,现在都不存在了。

  苏周刊:现在是否比较难形成地域风格?

  裴金宝:是的,我们谈到琴派的问题,也引起过争论。有些学院里的朋友说,严格来讲,音乐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派的。但我们认为是有派的。派,一是情感,二是技术。中国人搞艺术,喜欢把自己纳入流派,这叫认祖归宗。中国人有寻根情结。第二,中国人欣赏,不管是眼睛看到的、嘴里吃到的,还是耳朵听到的,还是喜欢不同风格的。目前风格比较明显的就是蜀和吴。蜀派铿锵爽脆,吴派就像抽丝,又像小河流水。一位古琴高手可以带动一个城市,带动一批人,形成新的流派。

  苏周刊:吴门琴派有些什么特点,请具体谈谈。

  裴金宝:吴门琴派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文人琴,是以人为本的。我们都受吴兆基影响,但人人弹出来也不一样的。弹几十年琴怎么会和先生一样?刻意模仿的是“器”。你对中国文化总有自己的体会,只要有体会,弹出来就不一样,那就可称为“道”了。吴兆基的弟子弹一样的曲子,我们听听都有点不一样。这是非常正常的,也是健康的。什么是不健康的?比如某某老师教出来的,像克隆出来的,完全一样。我有个弹琴朋友,人家对他说你的某某曲子我们如何崇拜,您能否弹一弹?这位先生说,我现在精力不够,弹起来很累的。这是受固定思维的影响了。我们弹琴,高兴的时候,不高兴的时候,无聊的时候,热闹的时候,都可以弹,弹出来都不一样。我们弹琴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状态,不是乐曲讲什么我们要弹什么,我们可以把乐曲放在第二,人是第一。这是文人琴最大的一个特点。中国的绘画、建筑、家具,都有这么个特点:天人合一,以人为本。

  苏周刊:要延续人文精神,可能比传授技艺更难。空间艺术可以想想看看再动手,作为时间艺术的古琴文化怎么传授给学生呢?

  裴金宝:我们可以通过看得见、摸得到的、能够去体会的东西,再来感悟古琴。传统的琴和舞台上的琴是不一样的。在家里弹,有人给你泡茶,弹琴之前,先说说琴桌的来历;比如讲琴桌的方圆理念,乐曲是哪个朝代的,寄托什么情感。谱是老师传承的或者是某师打谱的,或者是自己打谱的等等。这些东西是我们在舞台上听演奏无法体会到的,弹完之后还可以把琴翻过来看看,背面题着字,是谁弹过的,是什么年代的琴,有怎样的经历等等。

  古琴谱不仅可以看,可以读,并且还可以唱。目前吴门,除了弹琴、弦歌还有唱谱。吴门的琴比较完整,没怎么受到外界的影响。不少琴师在传承古琴的时候是以古琴曲的方式在传承,我们吴门是以古琴文化的方式在传承。掌握了多少,是深是浅,这没关系,有了这个基调,给学生开了这个先河,使他们认识到古琴不只是音乐,古琴文化是个大概念,学生会在其中继续拓展。

  一百个人听琴,可能有一百种感受

  苏周刊:小海在《琴人裴金宝》中写到过,裴老师做的琴,同一种材质的会有不同的香味,这是怎么回事?

  裴金宝:这是巧呀。好多张琴中,只有小海女儿的琴和成公亮的学生的一张琴有香气,一个是橄榄香,一个有檀香,非常好闻。做了这么多年,百多张琴中只有这两张。香琴是很多不可知的因素造成的,也可能是底板和面板,共同酝酿了一种好味道。

  吴光同:古琴和一般乐器真不一样。一般乐器可能还可以标准化生产,古琴就完全不能这样,完全靠手工。哪怕再有经验,同样的木头,做出来的琴,每一把都不一样。琴还要一直弹,如果几个月不摸,它会生气的。蛮好的一张琴,马上音就不行了。你弹弹它慢慢又好了。其他乐器可能也有这种情况,古琴特别厉害。

  裴金宝:所以古人有醒琴的做法,让婴儿拿着琴乱拍,无规律地拍。还有琴要受人气,宋人有抱琴同眠的做法。这说明中国人对琴的热爱,把琴视为精神伴侣。

  小海:文学作品里经常写到,文人诉说的对象就是一把琴,琴为心声,用琴来诉说他的遭遇,他的理想情**上次听明涛讲,他爷爷弹琴,中年和晚年都弹得不一样。文人琴,随着自己阅历的加深,人生际遇的改变,弹琴肯定是不一样的。我的小孩从二年级跟裴老师学琴,已经十几年了,我跟着听,发现裴老师弹琴也有变化,去年弹的和今年味道会不一样,文人琴是随着时序变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包括说到传承,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可能都不一样。裴老师的曲子,跟吴老师也有些区别。看吴老师弹琴,仙风道骨,神态凝重,弹出来又很飘逸,举重若轻,就像吴门画派的画中隐士在弹琴,跟吴地山水是契合的。裴老师弹《普庵咒》是快的,裴老师常跟佛家弟子交往,知道咒语是越来越快的。他弹的《客窗夜话》,里面有种情景,就像落魄书生,有很多故事,比如有人生抉择的快意、红颜知己的缠绵、痛彻肺腑的挫折、怀才不遇的喟叹,甚至有人神对话的感应,一种内心冲突的情景剧,非常奇妙。在加深了对生命的感悟之后,越是夜深人静,此曲越能打动人心。

  苏周刊:不同的人对琴曲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弹法,是不是就像 “诗无达诂”,没有确定不变的解释?

  吴光同:是的。古琴都是标题音乐,我父亲特别重视对标题的理解。比如我父亲特别喜欢《秋塞吟》,它还有一个标题是《搔首问天》,也可以称为《昭君怨》。我父亲的理解是“搔首问天”。他认为这是中国的《命运交响曲》,描写一个古代的读书人,奋斗坎坷的一生,和命运抗争的过程,这是他的理解。裴老师是跟我父亲学的这个曲子,但是他的理解就是描写秋天的景象,王昭君的情怀。于是弹出来就不一样了。这就是人文精神。

  裴金宝:有一次到苏州大学去讲课,我和学生拉家常。第一我不认为我是个文人,我认为我就是一个爱好传统文化的人。第二,我不认为我是古琴的专家,我认为我是古琴爱好者。弹曲子的时候就展现多种形式,古琴独奏,弦歌,琴箫合奏等,各种形式。弹的时候我就报一个标题。我说我不解说。有一百个人听,可能有一百种感受。结果效果很好。

  苏周刊:古琴曲没有固定的弹奏方法,和它的记谱方法有关系?

  吴光同:古琴和其他乐器确实不一样,古琴不能用现在的五线谱和简谱标出,也不是用工尺谱,它有自己独特的记谱方法——简字谱。古琴的指法,演出方法特别复杂。有七十几种指法,得到某个音的方法,起码有十种。所以自然会形成不同的风格。各人弹得都不一样。

  裴金宝:确实很复杂。如果你不喜欢,简直是受罪。有小朋友,学了古筝,再来学古琴的,就适应不了。同样是“do”这个音,一会儿在一弦,一会儿在七弦,一会儿在三弦二弦而且用不同的指法弹出。但我有个无锡学生,打太极拳的,节奏还没掌握,指法已经学会了;还有我吴江有个学生,也是打拳的,而且是个书法老师,很快指法就适应了。他们感到很有趣,认为十指的运动是最美的。谱子没有固定节奏,可以形成一曲多姿、人人不同的面貌。这里面奥妙无穷,其乐无穷。

  苏周刊:弹奏就是再创作,因此它特别能够体现个人的风格?

  吴光同:是的。搞音乐专业的人刚拿到古琴谱——已经是我们打谱、标上了节奏的谱,可能这一小节是三拍,下一小节就是五拍——开始都认为太不正规,认为搞错了。但这恰恰是古琴的优点。对于古琴的这种特点,现在的音乐工作者都认可了。

  小海:以前常有人讲古琴的缺点是无法固定节奏,但慢慢地他们知道讲这话是外行。古琴曲就是不固定的。古琴独特的记谱方式留给个人演绎和创造的空间非常广阔,这是古琴历久弥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因子。

  裴金宝:这样空间就大了,个人有什么智慧都可以发挥出来,还要做得好听,要有逻辑关系。瞎做只是音响的堆砌,不能成为七根弦上的音乐。

  苏周刊:其实古琴是和一定的文化环境相吻合的,现在它有危机吗?

  裴金宝:危机有一点,我认为危机在于,古琴是以曲的面貌在传承,作为一种音乐没错,但是有的演奏剥离了文化,为了取悦大众,中国传统文人那种中正平和、那种散淡、那种自我,其实在这里都很难听到了。古琴不只是耳朵欣赏的东西,眼睛还要看,还要用心去感知。

  高琪/文 大沐/摄

  原载苏州日报1月21日C02W文化访谈版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