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文学>正文

张爱玲遗作《少帅》出版:经得起强光照射

A-A+2014年9月19日18:04南方都市报评论

少帅少帅

  9月1日,张爱玲最后一部未刊小说遗稿《少帅》繁体版由台湾皇冠文化集团正式出版。

  《少帅》写于1960年代初,是张爱玲以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为蓝本写就的英文小说。

  50多年后,《少帅》由张爱玲遗产执行人宋以朗(主编)、冯睎乾(考证)、郑远涛(翻译)三位有心人耗时3年整理出版。大红色封面上,左侧黑白插图是一对男女紧紧相拥,配上文字:“他顺着气息将她吸进去。即使他们只能有这样的刹那又如何,时间缓慢下来,成了永恒。”从2007年开始,宋以朗从父母宋淇、邝文美手中接过重任,成为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他持续整理张爱玲未发表的遗作,并将之出版。

  张爱玲研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肯定宋以朗的贡献,“他将这些材料呈现出来,供大家研究,具有历史性的贡献”。而《少帅》与前述已出版的张爱玲遗作不同,这次宋以朗除精选翻译人选,还邀请学者冯睎乾撰写考证、分析文章附于中英文稿之后,形成文、译、析三者合一的出版体例。人人都说张爱玲,但这一次的张爱玲,真的被认真对待到了极致。

  宋以朗的使命

  香港九龙嘉道理道上,阳光从树荫中穿过,路面斑驳,鸟语花香。宋以朗就住在这条大道的一栋楼龄超过60年的奶黄色大楼中。

  1995年,张爱玲在洛杉矶公寓去世,遗物交由宋淇、邝文美夫妇保管。一年后,宋淇去世,邝文美一直无力整理这些遗物。

  直到2003年,邝文美病重,她长居美国的儿子、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统计学博士宋以朗,结束美国生活,回港照顾母亲,并偶尔替母亲处理张爱玲作品被盗版的问题。

  2007年,邝文美过世,宋以朗正式成为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他在清理家里杂物时,发现角落有些黑色袋子装着张爱玲的遗稿,包括稿子、习作、杂志,完成的、未完成的,中英文的。遗稿非常零散,让宋以朗头疼。

  曾拜访过宋家的大陆学者止庵,如此形容这些遗物:“除了遗稿,还有很多零碎的纸片,是她写的一些片段,包括信件的底稿。张爱玲是个‘书写狂’,这种写满字的小纸片特别多,很零乱,没有头绪。”

  “这些没有整理分类的遗物,我感到有责任整理出来。”宋以朗说。为了尽快熟悉张爱玲的作品,宋以朗看了超过50本有关张爱玲的传记,“在香港的书店看见张爱玲的书,就买回来。”

  7年来,宋以朗把那些凌乱的遗稿、书信按照不同种类来归类,用红色、黑色、黄色、蓝色等不同颜色的文件夹区分开来,安放在客厅两旁的书柜里。书柜除有张爱玲的遗作外,还有宋以朗的父母宋淇、邝文美与张爱玲的通信,达700多封;与钱钟书夫妇在1979年至1989年间通信,138封等。

  宋以朗几乎以每年推出一本张爱玲遗稿的速度来进行自己的整理工作:《重返边城》(2008年)、《小团圆》(2009年)、《张爱玲私语录》(2010年),《雷峰塔》、《易经》(2010年)、《异乡记》(2011年)。2014年9月,《少帅》出版。

  早在1997年,宋以朗的妈妈与姐姐就将《少帅》及张爱玲其它资料一起捐给美国南加州大学,以便学者研究。但十几年后,这些珍贵资料并未受到重视,“考虑到张爱玲作品一直受广大中文读者喜爱,我决定将《少帅》整理出版。”宋以朗表示。

  《少帅》是张爱玲在1956年已有创作念头的一部小说。《少帅》(The Y oungM arshal)是一部英文小说,打字稿有81页,讲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爱情故事,没有结局,只有开头。文章未提及“张学良”的名字,都是用少帅来代替。1964年,她将写好的部分给三位外国朋友看,有两个看不懂,因为里面涉及大量的历史人物,如张作霖、阎锡山、冯玉祥等,外国读者看不懂。

  在1962年动笔写《少帅》前,张爱玲花了多年时间来整理资料。宋以朗表示,张爱玲之所以创作这部小说,与她的浪漫主义情怀有关。“她小时候写过一篇《爱憎表》,她列出她喜爱的人物,包括英国皇帝爱德华八世。身为皇帝的他,喜欢了一个离过婚的美国女人,他放弃自己的皇位,跟这个女人在一起。不爱江山爱美人。”

  一次独特的合作

  为整理张爱玲的遗作,宋以朗不能单打独斗。他出资100万港元来发起“张爱玲五年研究计划”,鼓励更多针对“张学”的研究。甚至但凡有需要查阅张爱玲材料的人,跟他约好时间,都能上门看到这些材料。冯睎乾、郑远涛就是这样认识宋以朗。

  冯睎乾认识宋以朗,很偶然。他在宋以朗父亲宋淇的著作中,经常看到吴兴华的名字,很好奇宋淇为什么将他和陈寅恪、钱钟书相提并论,但外界没什么记载。2004年左右,他好奇发了封邮件问宋以朗,两人就此结识。

  到2009年出版《小团圆》时,宋以朗与冯睎乾有了一次合作。当时外界对《小团圆》争议很大,争议主要是围绕“宋以朗违背张爱玲遗嘱没有销毁《小团圆》”来进行,很少讨论其文学价值。对于这些质疑,宋以朗有点郁闷,邀请冯睎乾写了篇《初评<小团圆>》。“这是评论《小团圆》最好的作品,角度让人惊喜。”宋以朗说。

  其实,曾主修拉丁文、希腊文的冯睎乾,并不是张迷,起初他有点犹豫。在看过《小团圆》后,冯睎乾觉得有必要写一写。“很多人‘踩’《小团圆》,说这是草稿,乱七八糟,我觉得这和她以前写书的风格一样,写得很有条理,很完整,只是这样的现代主义的叙事手法,不是通俗的小说手法,和她20世纪40年代写的东西不同,是一般读者不习惯的。”冯睎乾解释。

  陈子善读完后亦肯定《少帅》的价值,“张爱玲总会给人惊喜、意外。”他说,以前学界普遍认为张爱玲去美国之后写不出东西,随着她的遗稿不断问世,“说明她没有放下写作这支笔,始终在坚持”。

  “我吸取《小团圆》的经验,我觉得出版《少帅》,要附有一篇文章去解释来龙去脉。”宋以朗告诉南都记者,如果当年出《小团圆》的时候有《初评〈小团圆〉》,给读者提供一个解读的文本,“会减少很多麻烦”。于是这次,宋以朗花了不少功夫邀请冯睎乾写一篇考证文章,“如果不做注释便直接出版,必定有很多人乱说话。因为你不解释的话,有人可能会说张爱玲‘唔得’(不行),很多错处,但是张爱玲刻意的。”宋以朗解释。

  《少帅》出版,必先翻译成中文,这做法与《雷峰塔》和《易经》(皆以英文写成)相同。宋以朗花了不少精力去寻找合适的翻译人选,在他看来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美文学专业的“张迷”郑远涛是不二人选。

  郑远涛从小嗜读张爱玲,对她未发表的书信手稿,很想先睹为快。当他在2011年初收到邀约翻译《少帅》时,惊喜不已,但哪怕他是张迷,想先看过原稿才决定,“假如我觉得稿子很多败笔,也不会想翻译。我只愿译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很快地,他收到冯睎乾发来《少帅》PD F,一读他就喜欢,因为“《少帅》和自己曾译过的小说《波斯少年》一样,是以爱情故事为主线再现了一个大时代,同时写法又富于张爱玲特色,四小姐的少女形象也有作者自己的影子。”

  2011年,《少帅》整理团队就这样搭建起来,宋以朗负责统筹,郑远涛负责翻译,冯睎乾负责研究。他们正式和张爱玲的《少帅》进行文字相遇。

  郑远涛的功课

  “张爱玲用了3年写这本书,我们用3年去研究、翻译。”冯睎乾说。

  为了翻译出张爱玲作品的神韵,冯睎乾与郑远涛互相帮忙,交换意见。由于电邮的便利,只要有一个新想法都可随时告知对方,有时电邮多达数百封,“足够出一本书”。如果他们有疑问,会请宋以朗斟酌。其实,以他们的能力都足以独挑大梁,一人饰演三个工作的角色,但宋以朗希望,“凡事一起讨论,就会看到一些不同的东西,打破一些习以为常的观点。”

 [1] [2] [3] [下一页]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身边事
燕赵身边事
这里是新浪河北爆料平台。如果你正在新闻现场,您发现...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