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文学>正文

《菜根谭》的说话艺术:口乃心门 真恳言之

A-A+2014年10月20日07:30新浪河北文化频道评论

  感谢造物主,赐予我们说话的能力,从此,世上多了一种充满智慧的声音。

  感谢造物主,赐予我们说话的能力,从此,人与人可以尽享沟通的愉悦。

  而很多人吃过说错话的亏,所以小心又小心,谨慎再谨慎。琢磨着对方的意思,揣测着别人的想法,甚为疲累。那么洪应明又是怎样看待说话这件事的呢?他又给予了我们什么样的建议呢?

  说当说之话

  《菜根谭》中,直接提到说话的只有三段话。话虽短,但却是句句在理,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如果真能做到这几点,也就应该足够了。

  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蹊。

  诚然,人的嘴就是心灵的大门。所有你的想法、意见、态度、甚至是秘密都是从嘴里出去的。所以假如这道大门防守不严,内中机密就会全部泄露,很显然是要惹大麻烦的。如果你是商界人士,与他人毫无节制的闲聊往往会将商业机密泄露;如果你是政界人士,一不小心透露了政府部门的机密,那危害程度就更大了。即使只是你自己的小秘密,不慎说出恐怕也会对你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今通讯异常发达,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惹祸上身。因此,我们都应做一个守口如瓶的人。但有时也不是我们主动说出去的,而是有人诱导我们说出那些不该说的话。此时就需要意志来把好大门了。意志是心的双脚,假如意志不坚定,就会像跛脚的人一般走入不正当的小路。其实这一句话就是给我们先敲了一记警钟,切记不要随便把我们的大门敞开,说当说之话。

  多为他人着想

  说错一句半句的话就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

  即使十句话能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是假如你说错了一句话,就会遭受别人的指责。即使十次计谋你有九次成功,也未必得到奖励;可是其中只要有一次计谋失败,埋怨和责难之声就会纷纷到来。看完这句劝导之后颇有一失足成千古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感觉,只觉脊背发凉。但仔细一想又并非危言耸听。

  说话直爽常常被人们当做一种优点,但在实际生活中,同样是直来直去的人,有的人处处受欢迎,而有的人却处处得罪人,人们都不愿意与他交往。这就涉及到讲话的方式方法的问题。聪明的人懂得,直爽并不等同于言语毫无顾忌,只图一时之快,不讲方式方法,而那些因说话直而得罪人的人,问题就出在方式方法上。说话得罪了人,理应道歉。但是一个经常得罪人又经常道歉的人,他的道歉却会对他人的伤害更深。因为别人会认为你是口是心非或有意伤害他。

  其实你不妨沉下心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忽略了说话的场合,说话方式是不是触及了别人的隐私?同样是提意见,为什么不以好的方式达到预期的效果呢?说话时先为对方着想,不要动辄以教训的口吻职责别人,要注意维护对方的尊严,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直率的人。

  言不在寡而在真

  此外,我们说话一定要区分对象。《菜根谭》中说的好:

  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假如你遇到一个表情阴沉,不喜欢说话的人,千万不要一下就推心置腹表示真情;假如你遇到一个自以为了不起又固执己见的人,你就要小心谨慎尽量不和他说话。

  俗话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乱邦”。所以,老于世故的人,说话前总是看看对象。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不开口的,就尽可能三缄其口。因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正人君子有之,奸佞小人亦有之;既有坦途,也有暗礁。在复杂的环境下,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分寸、方式和对象,往往容易招惹是非,授人以柄,甚至祸从口出。因此说话要小心些,为人要谨慎些,无疑是百益而无一害的。如此一来,便可使自己置身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人生的主动权。况且,一个毫无城府、喋喋不休的人,会显得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上帝之所以给人一个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要人多倾听少说话。《增广贤文》中也说,“逢人便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知己之所以难求,就是因为在他那里你可以毫无顾忌,随意畅谈。但是凡事皆有度,即使是是知己,也不要什么都和盘托出,以免给对方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说了这么多,似乎有的朋友会觉得洪应明多少有些狡猾了,做人有必要这么累心吗?其实《菜根谭》中谈到的说话的艺术并不像那本被一些人奉为至高准则的《厚黑学》那般“狡猾阴暗”。洪应明强调的是少说,不是说假话。因为他还说,“做人无点真恳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就是说一个人做人如若没有一点真情实意,就会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乞丐,不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踏实。只要我们为人坦诚,心存恳切之意,即使寡言,但字字皆真,那也一定会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和信赖的人。

  文:南枝花(摘自《醒狮国学》杂志)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待认证)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