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文学>正文

从赵慎之开始:电影与电影配音谈话录

A-A+2014年12月29日11:49新浪博客评论

  在我的记忆中,最早引起我注意的配音演员是赵慎之。

  大约在1952年或1953年,我看了波兰影片《华沙一条街》,记得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娜嘉的七八岁的小女孩,是一位医生的女儿(与我当时的年龄相仿)。起初大家都不知道他们家是犹太人,她的处境也很优越。后来她家的犹太人身份暴露,遭到了纳粹的迫害。娜嘉的一系列遭遇不仅引起了我的同情,还使我把自己融入了剧情。娜嘉的声音甜美纯净,她就是由年轻时的赵慎之配音的。赵慎之若干年后因给日本影片《望乡》中的阿歧婆配音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译制片爱好者熟知的配音演员,其实她年轻时(用她的声音)塑造的一系列青年女性的艺术形象,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迷住了我们这一代人。

  我相信,我和绝大多数热爱配音艺术和配音艺术家的崇拜者,与现在所谓的“追星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可能形式上有某种相似,而就这种相似而言,我可能是全国译制片爱好者中最为幸运的人。二十八九年前,我有幸与赵慎之有过一段终身难以忘怀的交往。2005年10月在成都,我作客老友资格龙家,其间,我复述了当年的那段往事。资格龙先生根据谈话内容整理成文,并于互联网上发表。“偷懒”一下,征得他同意,现将那段文章借用到我这个帖子中:

  《从赵慎之开始——电影与电影配音谈话录》

  国庆长假南京友人来蓉小住,带了数十部DVD片。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没有什么戈达尔、安杰罗普洛斯、布努艾尔、塔尔科夫斯基的新D,而是清一色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片的“什锦拼盘”!

  没有办法——由此注定了他这次的蓉城之行,以及随之而来的我们同赴江苏,最终成为一次“纪念之旅”。

  话题是从一同观听《带风景的房间》开始的。“其实我看这部电影主要是听李梓、曹雷尤其是赵慎之的配音……”他无意中这句话让我想起一件事来,于是问他:“你后来就再也没有跟赵慎之联系过了?”沉默良久他忽然冒出一句“我欠她债。”

  下面就是有关赵慎之的对话的整理稿:

  资格龙:我记得你好像是1979年开始跟赵慎之联系的?当时怎么忽然会想起给她写信?

  张稼峰:说来话长。你知道,我这个“全国最后一名反革命分子”在劳改队曾经关过一年零九个月禁闭。在那个不足一点五平方米、整日不见阳光的小号里,除了默诵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那些令人心醉的旋律,长时间里就靠回味少年时代所看的几百部译制片来打发难熬的时光。而在这些回忆里,尽管许多影片的细节已经模糊不清,有个东西却越来越清晰的浮现并交织成一张温暖的“生命之网”,把我一次次从绝望的悬崖边缘拉回来,那就是影片里的配音——尤其是赵慎之为那些年轻女性的配音。例如《痛苦的一页》中的丽西、《穷街》里的卡佳、《当我们年轻的时候》里的茨维塔、《大墙后面》里的罗西、《偷东西的喜鹊》里的阿柳塔以及《神童》里的凯斯顿小姐,她们共同形成的美妙、纯洁、温柔而有时又不乏几分幽默的声音形象实在令人神往又难忘!

  资格龙:呵呵,你列举的所有影片我也在同一时段看过,对赵慎之印象最深的是《神童》里的凯斯顿和《穷街》里的卡佳。但是无论在分辨力、感受力和记忆力上,你都让我望尘莫及!

  张稼峰:1978年开始(那时我已获得部分自由,戴“反革命分子”帽子留劳改队“继续改造”),我们的银幕上又陆续上映了《橡树,十万火急》、《追捕》、《尼罗河上的惨案》、《叶塞妮亚》、《巴黎圣母院》等译制片。我觉得这一时期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配音艺术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这极大的再度燃起了我对配音艺术欣赏的热情,于是萌生了向我景仰已久的这一特殊群体表达敬意的愿望。由于前已述及的原因,很自然的我选择了赵慎之。

  1979年上半年的某天,我给赵慎之写了一封信。其实当时并没有得到她回信的奢望,只是抱定“一吐为快”的“宗旨”而已。

  资格龙:但是事情有点出乎你的意料?

  张稼峰:是的。不仅很快就收到她的回信,而且我们的通信一直持续到1982年初。非常遗憾的是自1980年12月平反回南京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我都只能居住在一间临时搭建的小披屋里,而由于为生计打工到处奔波、小屋漏雨导致所有的信件都没有能够保存下来。但我对赵慎之给我的第一封信有比较深刻的记忆。她首先表示被我的来信深深感动,她说在她收到的所有观众来信中,她很少见到对她和上译厂配音演员的工作有如此全面的了解和热情、并且持续时间如此长久的,这本身就说明了这种感情的真诚。她称赞我的记忆,说有些她参加过配音的老影片自己也已经遗忘、或者在某部影片中仅有一两句台词,而我竟能够非常准确的记忆起来!她说这一切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好回报,并将我的信给她的“同事们”看了。

  资格龙:于是你就到上译厂去见她了?

  张稼峰:因为我在信中表述的一些关于电影配音的观点得到她的认同,她还表示如果有机会去上海可以见面谈谈。1981年6月初的一个下午,我在一种热望的驱动下赶到上海。尽管曾经得到她的允诺,在穿过乌鲁木齐路前往建国西路离她家越来越近时,我的心跳也随之不断加快。即将和心仪已久的艺术家谋面的惊叹号,与“是否唐突冒昧”的问号之间形成的张力,几乎令我不能自持。

 [1] [2] [3] [下一页]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待认证)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