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作家余华的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在京首发。从书名能看出作者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关注,谈到近些年中国社会的变化,余华称从亚洲杯三场小组赛的表现能感受到中国队的变化,“就像我生活在这个时代中,对社会的看法也不是整体看法的改变,而是局部的变化,但局部的变化会改变你对整体看法。”
我的看法在不断变化
新书是余华10多年来的杂文合集,内容涉及余华对福克纳等作家的阅读心得、在日本等地的旅行感受、与马原等人踢足球的回忆,以及对中国社会现实的观感等。
谈到近些年来对中国社会变化的感受,余华说:“中国社会一直在变化,90年代时大家都莺歌燕舞、欢天喜地,那时环境污染等很多社会问题都还没有暴露。21世纪后,中国很多问题开始被揭露,再加上信息时代来临。一个人不可能不受这个社会影响,所以我的看法也在不断变化。”
活动现场,余华也借用亚洲杯国足的表现来谈这种变化,从第一场对沙特的于海任意球破门,谈到战胜强敌乌兹别克斯坦,再到孙可梅开二度赢朝鲜。余华乐着说,已经好几年不看国足的他,第一场只看了几眼下半场,到了第三场时,他提前10分钟就坐到了电视前,“原来大家对沙特都没什么想法,现在对澳大利亚也开始有点想法了吧。就像我生活在这个时代中,对社会的看法也不是整体看法的改变,而是局部的变化,但这种局部的变化会改变你对整体看法。”
作家心里有架望远镜
对作家来说,对于社会现实的观感终究要通过文字来表述。从小说《兄弟》开始,余华现实题材的作品就受到文学评论界的争议,小说《第七天》中出现的“新闻事件”也遭一些评论家质疑。余华本人则把《第七天》看作是距离现实最近的作品,他称更看重普通读者的评价。
谈到如何处理文学与现实的距离,他说:“做个比喻,当我们手里拿一个望远镜,通过不同的倍数把远的东西拉近看,但也可以把近的东西推远了看。其实这是两种写作的方式,当一个作家写久远年代的故事,要拉近了,会把自身对所处时代的感受带到你的写作中去。反过来像我写《第七天》,是要把这个东西推远了,从死者的角度看活着的世界。”
问及是否被名声所累,不能愉快地写小说了,余华透露,还有好几部小说在创作中,“当一个作家名声越来越大,和生活有一种逐渐的疏离,这没有办法。也确实有孤独的问题存在,马尔克斯能够享受到的孤独,那是国家元首享受到的孤独,我也就享受一下一个村支书的孤独吧,档次不一样的,我的孤独不用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