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文学>正文

成功 幸福 城市:读汪金友新书

A-A+2015年3月9日07:15新浪河北文化频道评论

  早在20年前就开始读汪金友老师的文字了,老辣遒劲,力度十足,当年对他心生敬仰。若干年后得以相识,又为汪老师的热情洋溢、率真为人而感动。几十年笔耕不辍,马蹄踏踏,这已经是很典型的汪氏风格了。

  汪金友老师从1980年开始杂文写作,至今已经30多个年头了。30多年间,创作了3000多篇杂文、随笔和评论。发表在全国30多个省市的300多家报刊上。其中《北京日报》在一年之内,就曾发表他45篇杂文。《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也曾发表他的思想评论60多篇。还有香港的《大公报》,专门为他开设了“中国城市印象”专栏。十几年来,他已在《大公报》发表各种随笔和杂谈300余篇,成就斐然。

  此次汪金友老师的系列作品《成功之道》《幸福之门》《城市印象》,拿在手中,书香阵阵,让我眼前一亮。正如《杂文报》社总编辑单厚军的评价:35年,他对杂文倾注了心血与汗水;360篇,凝聚着他的机敏与智慧。金友是一位引领河北杂文创作乃至推动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事业发展的传奇人物。这部书稿,形式新颖,内容耐读,且言之有物。

  《成功之道》中讲了很多人生的经验,也谈了很多人生的教训。其中有些是他体会到的,也有些是观察到的。就如在《为什么我总是“不成熟”》一文中所讲的那样,因为自己曾经的“不成熟”,所以懂得了什么叫“成熟”。纵观这本书中的所有文章,可以看出,非常崇尚努力学习和艰苦奋斗。但学习和奋斗,也需要智慧、经验和技巧。尤其是青年人,了解和掌握了社会的规律,才能少走弯路。

  《成功之道》120多篇,分“教子之道”、“求学之道”、“为师之道”、“成才之道”、“立业之道”、“交友之道”、“处世之道”和“修身之道”,涉猎广泛,资料详实,说理透切。从中可以看到作者阅读广博,古今中外,报刊杂志,不放过一切有用的东西。丰富的人生阅历也是他的“矿藏”,尽力开掘,发光发热,一点不浪费。加上作者也善于讲故事,从书本到生活,从身边到全国到世界,娓娓道来,入情入理,启人心智。

  在《幸福之门》一书中,我分设了“家庭”、“爱情”、“人生”、“景色”、“节庆”、“道德”、“世态”、“健康”、“家乡”、“幸福”等10个栏目,提出了幸福人生的几个要素和 基础。其中“家庭篇”中的“父爱永铭”和“母恩永报”,都是2000年写的,真实地记录了当时我们与儿子的交流和感情。“人生”、“景色”、“节庆”和“家乡”篇中的文章,有很多都是我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人生需要发现和总结,更需要悟彻和提高。还要非常感谢《唐山晚报》副刊,自2013年10月为我开辟了“家乡味”专栏。至今我已经写出10篇系列文章,收在本书中。此后还将继续写下去,把我们的家乡介绍给更多的读者。

  上海作家协会散文报告文学杂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解放日报》“朝花”编辑 朱蕊评价说:作者对于成功和幸福的解读充满正能量,并在界限模糊处明辨是非。

  很多的幸福,都是比较而来的。自己和自己比,现在和过去比,发现富足、方便和优越了,于是就有了幸福感。再就是和别人比,比别人岗位好、职务高、财富多、名气大,就更有幸福感。这也说明,幸福是很容易的,也是无止境的。人的一生,就是要不断的打开“幸福之门”,在比较和创造中享受生活。

  汪金友先生在讨论幸福的文章中,谈了幸福的前提,譬如经济的发达,譬如政府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譬如公平和尊严的获得等,这就抓到了事物的根子。我们普通百姓距离这种随时能呼吸到幸福的空气,还要奋斗很长时间。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每天努力工作谋得一些小幸福。这些小幸福多了,我们就一步一步向大幸福靠近了。

  汪金友写道,享受生活的前提,是创造生活。创造生活的价值越高,享受生活的机会越多。不会创造生活的人,自然也就难以享受生活。学习是创造生活,工作是创造生活,写作也是创造生活。抱怨命运,抱怨别人,抱怨环境,都不如改变自己。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做别人没有做到的,才能创造和享受美好的人生。这就是一个过来人的金玉良言。

  汪金友说他不是一个成功的人,这就是过于谦虚了。一个草根出身的中专生,靠着自己的努力,打出了一片天下,说宦途,官至县司法局局长;说创作,写了四五百万字的作品,拥有成千上万的读者,这不是成功,还有什么是成功?县司法局局长,是个科级干部,不算大,但一个草根靠笔杆子当上,容易么?如果他是官二代,那就算是当个部长,也稀松平常。

  汪金友的人生经历说明,没有靠头的草根,还是要放弃幻想,老老实实地准备奋斗。汗水和心血是不白费的,毕生的业余时间倾注在一个事业上,总会有成果的。还是那句老掉牙的老话,却历久弥新:幸福不会从天降。年轻的朋友是不是把克制一下各种好玩的诱惑,把珍贵的业余时间利用起来,干点正经事儿?

  《城市印象》凡120篇,稍作梳理,便自然辑成《城市印象》、《红色足迹》、《北京散步》、《走南看北》、《家乡情怀》5个序列。香港《大公报》,则是荆山识玉、慧眼识珠,大张旗鼓地开辟“中国城市印象”专栏,邀约汪先生的大作,编成蔚为壮观的一个集团军,接受东方之珠读者的检阅。

  城市的本质在于城市能够提供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环境对居民的吸引力。应当钦佩香港《大公报》的眼力和魄力。作为特别行政区的报纸,爱港爱国,承担信息传播的社会责任;陆续展示河北公民汪金友对一个个城市的“印象”。汪先生的为文艺术,属于素描式的粗线条勾勒。标题前冠以特征限制词作定语前缀,这就先声夺人,大致可见所写城市的风彩。“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汪先生悟得三昧真传。比如作者描绘《火爆的重庆》,用了一首打油诗, “房如积木顺山盖,三伏火锅逗人爱;背起棒棒满街站,女士喜欢露膝盖。”再比如,写《神奇的深圳》,作者抓了一个细节:“深圳的一个公共厕所,我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解完手后踮起脚,吃力地去按冲水开关。那一幕,至今仍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这是观察的功力,一般常常被忽略。

  在一个浮躁的时代,思考显得特别的可贵。汪金友先生几十年来勤于思考,长于思考,于是杂文、随笔佳作迭出, 汪老师的文章清新而睿智,每次读来,都如沐春风、如饮甘醇,让人回味、给人启迪。正如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会组委会主任,中国文艺家联合会副主席李庚辰对他的肯定:这是一套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好书。作者阅历丰富,博学多识,文笔流畅,说理透辟,对读者尤其青少年待人处世、成才兴业、幸福人生必将大有益助。

  汪金友老师以平实的民间话语,关注社会人生,格求良知真理,谈家庭谈爱情谈世态人生,亲历实感,论求知论成才论修身处世,探幽入微,让人心动。他以具有敏感深邃的理性思维探究社会本质,幸福真谛,字字珠玉,不可不读。

  文:褚亚玲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