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文学>正文

读经教育:寻找丢失的经典

A-A+2015年7月15日07:18新浪河北文化频道评论

  为何倡导读经教育?

  王财贵(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读经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的教育传统。从基础教育开始,三岁、五岁、七岁、八岁或十来岁,哪一年入学读书,就从哪一年开始读经,这个传统一直到一九一二年,才被中华民国教育部废除。

  从民国废除读经到今年,刚好是一百年。这一百年来,我们的语文教育状况有目共睹。

  我们一直试图在这个时代找回延续两千多年的读书方法,让它复兴,让它普及全民,这个全民不只是中国人,更是全世界任何一个人。

  这个想法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要遵循“为己之学”的原则,首先要让我们的学习行为与自己的心境相应,假若读经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便坚持,若不能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要对读经画个问号。对于圣人,也不必遇到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就一定要崇拜,而是要完全要回归到自己的本心。只有基于人性的圣贤之学和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合乎每个人内在的心性。而当你心性自觉的时候,你自己其实就是圣贤。

  尊重所有智慧、所有理性生活就是尊重圣贤。而尊重他们,其实也只不过是每一个人在尊重自己。我们所倡导的读经只不过是在播撒本心教育的种子而已。

  一次,我在济南参加一个学术会议,结束之后主办单位招待我们去泰山玩,坐着大巴,在山中盘旋而上,导游小姐指着一片的郁郁葱葱的松树林说:这以前是没有树木的,都是光秃秃的山,之所以能有现在的景观是因为建国以来人们在东北采了许多松子,一布袋一布袋地装起来,每个布袋装着几万粒松子放在直升机上,直升机在泰山的上空,把布袋打开,漫山遍野撒满了种子,可能一万颗种子才能够长出一颗松树。但是毕竟种子撒的太多了,所以现在的泰山才会有整片的松林,生机盎然,这就是遍地撒种。

  我前十年倡导读经就像是在遍地撒种,只管往前走,毫不回头,我曾经引用过泰戈尔的一句诗自比:“只管往前走吧,不必采拾路畔的花朵来保存,一路上花儿自会继续开放。”

  我所谓的十年播种,就是到处去做读经理念的推广,希望能够通过十几年的撒种,重新培养起古老的读书方式,培养出更多的经邦济世之才。

  传统文化该如何复兴?

  茅忠群(方太集团总裁):王财贵先生推广读经坚持了18年,在这18年中越来越多的儿童、中学生、大学生、社会人士不断加入到这项运动中。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享受读经给他们带来的正能量,我们方太的全体员工也是读经活动的受益者。

  很多年前,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王财贵先生,随后我就邀请王财贵先生到我们公司做了一次读经教育的演讲,当时只有二十多个人参加。那次演讲后,公司有一个部门开始每天早晨用15分钟时间读经。在其带动下,其他部门的员工也开始慢慢加入进来。慢慢的,全公司员工上班后的15分钟都开始学习经典。目前为止已经坚持了两三年,在这两三年中,我发现员工的气质、行为、操守都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员工守则中的纪律规范,违纪事件每一年都在下降,员工之间互相帮助的现象也开始越来越多。所以我常说我们公司的员工正在享受读经带来的好处。

  虽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经典的价值,但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在问“学习经典是不是又要搞复古啊?”我的理解读经不是搞复古而是文化的真正复兴。

  就像发生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巨大影响一样,尽管“复兴”和“复古”只有一字之差,但其本质和作用却有天壤之别。

  我想我们今天学习经典,必须把握好文化复兴的关键。

  第一,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我们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精华和养分等待我们去发掘和吸收,但也存在很多糟粕需要我们去除,我们的复兴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传统文化包括两个层面,即理想和现实。所谓理想层面就是古代圣贤的至高理想或哲学,还有一个是现实层面,即我们的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中蕴含的文化形态。理想和现实有很大的距离,比如孔子的理想究竟有多少在当时变成了现实?其实很少。所以我们谈复兴国学,也要区分哪些是理想层面,哪些是现实层面,然后再去区分精华与糟粕。这样会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

  第二,古为今用。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无论是短期目标还是长期目标,终归是要学以致用的。我们现代社会遇到的很多问题,在古代社会其实都已经经历过了。尽管在现代社会存在很多特殊性,但最起码大多都有类似之处,古人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我们为什么不去好好学习为今天所用呢?现代社会的突出问题,在古人来看几句话可能就解决了,而我们却都已经把这些东西丢在一边,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我们今天的复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古为今用。

  第三,中西合璧。我们既不能像近一百年一样对自己的文化全无自信,但也不能一提起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唯我独尊,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可取的。王财贵先生倡导的读经既要求读20万字的中文经典,同时又要求读10万字的西文经典,我想原因也正在于此。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各有所长,但近百年来因为西方的强大,西方人天然的认为只有西方的民主、法制、自由、平等、人权才是普世价值观。当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后发现,我们的仁、义、礼、智、信同样是普世价值观。只有更好的把东西方两种普世价值观整合、融汇在一起才是完整的、科学的、适合全人类的。文化融合上的中西合璧原则就像很多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一样,如果不学习西方百年来的现代管理成果,肯定做不好企业,但是如果只有西方的现代管理,没有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也很难成就卓越的企业。

  所以,我想只有掌握了这三个关键点,我们对传统文化才算是真正的复兴而不是复古。

  如何用经典塑造人格?

  朱仝(北京世嘉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发言的机会,我很钦佩王财贵教授十多年的读经推广。这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做房地产开发,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历史。但同时我们也非常痛心的看到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境遇。

  最直接的体会是,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不诚信、没有责任、没有使命、没有契约精神等一系列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却终不得解,直到接触了国学才渐渐有所感悟。

  我们这代人小时候从来不读《论语》《大学》这些国学经典,但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坚持读经,虽然没有像王教授要求的读100遍,但现在《论语》我已经读了30遍。在有所体悟之后,我开始在我的企业里推广。希望能够让我企业里这些仅仅接受了体制内数、理、化教育的年轻人更多的去亲近经典,接受人文思想的熏陶。

  在实践中,这个过程十分艰难。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认为你讲的所谓经典是无用的。但尽管如此,我今天还仍然继续在公司里推广读经,我也由此理解了到王教授在过去十几年推广读经的艰难。

  读经理念的普及一定是个艰难的过程,因为它要与我们现在的政策相匹配、与我们的社会制度以及现代人群普遍的思想观念相融和,这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实践过程。而我们作为企业家有责任把中国古代圣贤的思想和现代专家、学者的理念主张落到实处。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关注青少年,让他们去感受诗书礼乐,培养出他们真正的独立人格。扫除现代社会环境下很多青少年思想中的悲情心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