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书画>正文

旭宇谈艺术:生活与美

A-A+2016年3月11日11:41新浪河北文化频道评论

  现在谈生活美。

  人有七情六欲,七情居上,为精神,六欲在下,为本能。精神变而为艺术,本能见而为生活。情与欲又相蔽,相通,相生,所以精神与艺术要见人的本性。本能与生活也要有美的品味。于是,有先哲就说,食者,性也;佛家也来作拈花一笑说,都是游于情与欲之间。这是几句话外话。

  近年好多刊物都找文化名人上封面。书法界的沈鹏先生上过,欧阳中石先生上过,找我的人也不少。《家庭百科报》的最新一期又给上了一次。大家都很热情,你总不能冷了别人的心。生活美是少不了人情美的。人情美是什么,我看就是一个“真”字。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也就在这里。

  孔夫子说过,人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则耳顺,七十便随心所欲了。我是渐远六十,羡慕超脱,但是尚不可得。比如上封面这样的事,我本来看得很淡,可他们还是要来,有的还托熟人来谈,让你无法拒绝。中国人的面子也有礼仪的意思,有时还得顾一下。《论语》有句“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人总不能只为一己之私而拒生活于门外。所以,有些老朋友前来,真诚地希望文化名人走进市场,坦诚说明文化名人的形象有气度美,很受读者欢迎,刊登文化名人照片能彰显文化内涵而增加刊物发行量,这使人感动。感动的是生活需要文化。

  以时尚为文化,于是刊物封面曾经多美女照吸引读者眼球。这在改革开放之初,还是有一点解放思想的文化意义的。后来成为习气,专务此道,就只剩下商品气息了。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文以载道,我接半句,美以表善。封面为美,也要守道,以有益于社会向善。有一个美学家把生活美纳入社会美范畴,这是很有道理的。中华文明能成为世界三大古老文明之一,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诸事以道为本。《家庭百科报》这样的生活类刊物封面,能够调整价值取向,重视生活的文化意义,兼顾社会多方需求,以名人效应为介质中和社会效应和商业效应,这是办刊理念的正确回归。先哲说过,质而无文,行之不远。文道如此,商道亦如此。

  办刊我是主张要有雅俗共赏的风格。20多年前我创办《民间故事选刊》,秉持的是既要面向社会大众又要不失艺术大雅的办刊方向,订数长期保持数十万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是极好。后来办《诗神》,推出一批诗界新人,诗风兼收并蓄,中西合璧,突出时代性保持民族性,订数逾3万,时誉全国三大诗刊之一。所以积六十年所悟,深知为艺止于雅或止于俗都较为容易,唯有雅俗共赏最难。民间有众口难调一说,雅俗共赏就是要在为艺之道上求少长咸宜。如果真能达此大境界,必令人心旷神怡,足可谓天下善事。佛有普渡众生,艺有雅俗共赏,皆是慈航,以见精神胜境。我在此弃佛说涅槃取美感愉悦,也是意在精神超脱之妙。

  生活类刊物封面关注文化名人,在刊物编者是文机与商机合一,在社会是文道与商道合一,是用文化名人的气度、神采、社会公信力影响生活,也是把文化名人的精神审美与文化存在引入生活,在文化意义上大俗与大雅的合流。只要合得好,合出和谐,就是品味,就是有道。俄国十九世纪有个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他是讲艺术哲学,我是讲生活之道,是在说生活中的文化沉淀与审美要求,是在说这种文化沉淀与审美要求要有时代性与民族性,努力做到雅俗共赏。文化名人要走向社会,走向市场,不要以为自己很雅就把自己关进雅的小楼上,还是要大众化一点。社会大众也要雅一点。其实我们的先人也是一天天雅起来,才有我们现在的礼仪言行,以后我们还得继续雅下去。名人要雅在市场,雅在大众生活中。大众的生活也应该更多感受名人的雅,这也算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吧。古人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文化名人与社会大众更近一点,也该是人生又一道风景线。

  文化名人成名都与他们的文化成就联系着,随着文化传播他们的名也就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成为一种文化象征。比如鲁迅先生的肖像,那是上个世纪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不屈服不妥协的民族革命精神的表现与象征。宋庆龄的肖像,让人感受东方女性的安详与博大,是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又一种表现与象征。当代文化名人也是这样,他们的肖像,总要显示出他们对历史与现实,艺术与审美,思想与文化的思考,显示出这种思考在他们的心理上、心态上、感情上、思维上留下来的那种痕迹。比如目光的深邃,嘴巴与面部肌肉的特殊构成,额头的倾斜,都可以说是在传递着一种貌似神秘其实也很明白的信息,那是心灵的展示,是生活态度、生活经验以及性格与阅历的记载。如果仔细分解,就能看出来诗人与理论家不同,作家与美术家也不一样,一个喜欢说话的人与一个喜欢思考的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与一个只有文字功力的人,都会有很多区别,虽然很细微,但是只要用心就能看出来。街头有些相面的人,胡说几句有人就被说懵了,这主要还是他们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虽然很俗,也算与文化有点沾边。文化名人肖像上刊物封面,初看似是在宣传名人,其实是文化传播的又一方式,是名人文化的延伸。

  古代的文化传播,有宫观,这是道家;有寺院,这是佛家;有文庙,这是儒家。这都是文化象征,都在传播着文化。那时老百姓不认字,就靠这些建筑与造像,靠与这些建筑联系着的故事与礼仪,来感受文化存在,来完成文化传递的历史任务。现在社会发展很快,城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的地方还要普及高中义务教育,生活方式的变化带来了文化依存方式的改变。唐朝诗人刘禹锡写过这样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艺术走出了旧时代少数人专属品的象牙之塔,正在成为百姓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时代的飞跃。文化名人关注市场,市场也关注文化名人。文化名人肖像上刊物封面,这是艺术与文化自觉导入市场,自觉与市场结合的表现。有时候线性思维常常使人们的认识表面化,其实市场不应只是吃穿住行,展示新衣也不必只展示新衣的挺括,要展示挺括背后的精神魅力与价值,这就是我所要说的,文化是永远的市场。

  生活是美的,市场是丰富的,生活类的刊物更应是生活美的集中体现,这就是既依靠物又不能陷入物中。要讲点办刊艺术,封面尤其如此。要注重构思,讲究品味,把艺术与文化的内涵适当引入对生活美的理解中,只有理解得深刻才能展示得精采。要注意生活美的美学原则,科学家、教育家、文化大家、艺术大家、著名学者、演员、美女照都可以上,美也需要多样性,相辅相成,相映成趣,这种趣是市场行为,更是文化行为。孔圣讲学,也要收讲课费。应该注意的是,收取不可失度,要保持行为的精神品格。

  名人慎名,也因名而累。走向市场的文化名人,既累,还很像战场上冲锋在前的战士,常常会因为勇敢而牺牲。战士的牺牲,清名存清史,文化名人失名,则抱恨终生。所以我很感佩已故书学大师启功先生。据说,有人告诉他,街头文化市场有拙劣的冒其名的书法家作品,问如何处措,先生宽厚宽容,大度无边,说他们都是无生计的人,不是有心害我,只是借此谋碗饭吃,由他去吧。后来据说又有一家书画家店冒名赝品,先生就当仁不让:他们财广,他们有识,知假而为,品行不端。遂诉之以法。先生卓识。

  作为一个文化大张扬时代的文化人,我现在思考较多的是民族文化观念、审美观念的现代表现。现代生产方式一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生活方式,包括文化观念与审美观念,都要有时代性。应该注意的是,文化观念与审美观念都是作用于人的,是先通过人然后才作用于物。西方比我们早完成工业化进程,他们的文化观念、审美观念是在他们的人文、地理——历史环境下形成的。我们在自己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要建设民族的现代精神品格,这只能依靠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审美精神,使民族精华自然地融化于我们的现代生产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中,以熔铸具有现代品格的民族精神。这是历史的继续,是历史文化的现代存在方式,是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完美结合。这是创造,需要从具体事情做起,需要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从孔夫子、董仲舒到朱熹,再到鲁迅,一代又一代文化巨人的努力,才建构起我们的民族文化大厦,才形成一种伟大的文化传统。是这种文化传统,养就了我们的民族风骨,养成了我们民族的现代风采。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

  旭宇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