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张家口>本地要闻>正文

张家口王孝廉种地120亩 农闲写下30万字小说

A-A+2015年2月11日08:14张家口新闻网评论

看着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王孝廉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 曹东宇 摄。看着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王孝廉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 曹东宇 摄。

  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最多时种地120多亩,还养着两头牛和20只多羊;他又是个作家,二十余年来一直坚持利用农闲时间创作,先后发表中篇小说6篇,合计30多万字。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 王瑾涧 通讯员 孟宪丛 张凤天

  抢到一担书

  精神矍铄,精力充沛,思路活跃。如果不经介绍,你不会相信眼前这个脸色黝黑,关节粗大的老人是一位作家。他就是张家口尚义县的王孝廉。

  在坝上农村的农闲时节,60多岁的老人打发时间的方式往往是站在墙根下晒太阳、聊天。而65岁的王孝廉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文学创作上,二十余年来,他共写出6部中篇小说,合计30余万字。最近,他正在加紧做最新作品《汉汉》的收尾工作。

  “《汉汉》是我说有小说里最满意的一部作品。”王孝廉高兴地介绍说。

  王孝廉的文学梦是从五十多年前开始的,那时候,他还是张家口尚义县大青沟中学的一名初中生。当时王孝廉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书,一有空隙就往图书馆跑,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当时学校规定每次只能借一本,他一周基本上能看完一本。时间一长,他把学校图书馆里的书基本看完了。

  紧接着文革就开始了,为了避免损失,有人给图书馆上了锁、还用木板牢牢订住。这点障碍当然难不住红卫兵们,门很快被撬开,眼看着这些书难逃厄运。王孝廉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却又别无他法。抢吧,再不抢就都毁了,他找了副胆子赶到图书馆,抢了一担书。这些书有《红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和一些理论书籍,一共五六十本。

  1968年,王孝廉初中毕业后,回村务农。在那段枯燥的岁月里,这担书给了他宝贵的精神食粮和文学营养。

  磨好的白面发了霉

  1982年,土地承包到户,第二年王孝廉一下子有了粮食,吃上了饱饭。

  土地承包后的第一年,王孝廉还闹了个笑话。前些年饿得怕了,自己分到地后,打得一下子粮食多得装不下。他一高兴,赶着牛车把满满一车小麦都磨成了白面,有一千多斤。这么多,一下子哪能吃得了?由于受潮,一冬天下来,其中有五六袋子百年发了霉。

  经济独立了,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了,王孝廉不想在聊天打牌上消磨时间,这时候他有了写作的想法。当时底子薄,基础差,他就不断看书,查字典,求教。

  当时,村里最有文化的人是小学教师袁天玺,王孝廉没少往袁天玺老师那里跑。看到王孝廉这么喜欢读书、喜欢文学,袁天玺便不断给他从县一中、二中、图书馆借来各种书籍。后来王孝廉也自己跑到图书馆去借阅。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外国文学选编》,一套18本,前前后后看了好几遍。为了便于有目的地找书,他还买了本《简明文学知识词典》,按照上面的介绍去图书馆借阅。

  仅仅用了四五年时间,王孝廉又把张家口尚义县各个图书馆的书翻了个遍。后来他自费订阅了《当代》、《收获》,一订就是十几年,现在地下室里还保存着满满的5袋子杂志。积水成潭,集腋成裘,这段时间王孝廉的文学素养不断提高,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开始的时候,王孝廉无从着手,一天他忽然当地有许多关于土匪的传说,传说中的土匪也不全是坏人。于是,他就选了一个关于土匪抗日的故事,写出了中篇小说《天狼》。

  过了好多年,省作协会员樊殿武才看到这篇小说,非常欣赏,当即做了修改并积极向外推荐。

  套兔子灌黄鼠

  前些年,王孝廉自己家有40来亩地,又转租了别人的80来亩,一共种着120多亩地。最初,给他耕地的是两头牛,一天可以耕种四五亩,这样的速度种120亩地是跟不上节令的。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他购买了一辆拖拉机、一台脱谷机,耕种速度一下子提高了四五倍,每天达二十余亩。当时,两个女儿都在读书,初高中到大学,年均费用四五千元。他种着莜麦、豌豆、胡麻等农作物,年收入一万多元。但学费昂贵,这些钱都给孩子们花还不够。

  现在王孝廉种的地少了,只有12亩,这点地对他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更多的时间他是给菜老板打工,挣的还是两份钱,白天干活,晚上下液,一年工作6个多月,能收入两万元。那些年给自己干活时,地多活多,每天忙得一塌糊涂,干完活一回家就倒头睡觉,既没时间也没精力写作。这些年,也是白天晚上接着干,农忙时节还是没有时间。只有在农闲的时候,王孝廉才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写作几个月。

  农忙时节,王孝廉就住在1983年自己盖的三间土房里,专业务农。农闲时节,他就回到县城女儿为他买的楼房里,当农民作家。

  除了种小麦、莜麦,他还拿出一半地种胡麻。一斤胡麻可以出三两五麻油,一斤麻油当年就值3元8角,是一种很效益不错的经济作物。他还养着两头牛、二十多只羊。

  安家梁村位于张家口尚义县大青沟镇东南5里处,村外有树林草地,有兔子、斑翅,到了后秋还有蘑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了冬天人们就会挽套子套野兔,王孝廉也喜欢套野兔,不过他忙于写做,这个爱好就忍痛割爱了,不过村民们经常会送野兔给他吃。夏天灌黄鼠,下雪后套麻雀,这也是当时农村孩子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王孝廉当然也不例外。

  去年,王孝廉打工的菜地附近出现了很多黄鼠,咬坏了小半块大棚里的菜苗。老板让王孝廉给想办法。王孝廉用拖拉机拉了一大桶水,满野地地找着黄鼠窝,找着了就灌,灌了两口袋黄鼠,回去还美美地煮了一锅黄鼠肉。

  这些丰富的生活阅历最后都成了王孝廉创作的源泉。

  穿大皮袄创作

  冬天王孝廉就回到县城,住进女儿给买的楼房里。暖暖的阳光直直地照进阳台里,一个带书架的写字台,四五盆花,这就是王孝廉自得其乐的创作空间。阳台前正好有平房突出,堵住了下半截,隔绝了喧闹的庭院。明亮,小巧,精致,安静,正是搞创作的绝佳环境。

  一旦进入角色,王孝廉就忘记了一切,深深地埋进了小说中。冬天晚上写作,通常要熬也到次日凌晨2点,冷了就穿上大皮袄、戴上手套保暖。他原本不吸烟,自从迷恋上写作就抽起了烟。一次,写到忘情处,烟头调到裤子上都不知道,直到烟头烧穿了厚厚的棉裤,烧到了腿上的肉,他才惊觉过来。

  干活的时候边干活边构思,聊天唠嗑的时候,他也会有意识地记下东家长西家短的故事,适时用在自己的小说里。经常躺下了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小说里的事,甚至睡着了还在想词,一旦想到了精妙语言会立即记到本子上。

  现在他正在写的中篇小说《汉汉》,预约在今年二月的《长城文艺》上刊发。这是他写过的最满意的一部作品。去年冬天写的是《一道下酒菜》,这些小说全都是农村里的故事,源于生活阅历。

  每年十月末开始写作,一直到三月初,春节期间休息一段,可以写一到两篇。如果有了好的构思,一个月就可以完成一篇。2000年,袁天玺送了他一台旧电脑,王孝廉边开始学习打字,五笔不行就用拼音,开始很慢,但现在一天可以打三千字。

  “酒量不大,最多三两,但酒后思路活跃,写起小说来更加得心应手。”王孝廉说。

  1994年,王孝廉的第一篇小说《天狼》发表在《珠海》杂志上。2008年,王孝廉写出了反映农村男女爱情的小说《又哼小曲》。紧接着又写出了《口外草地》、《苦菜梁》、《大姨子小姨子》。2013年,王孝廉成为长城文艺签约作家,每年要交3万字的稿件。签约后,他又写出了《一道下酒菜》,发表在《燕山》杂志上。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