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古砚、曲阳石雕等独具特色的乡土艺术产品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黄土乡魂——马若特陶艺作品展”在山西展出,《老酒》、《脊梁》、《太行母亲》等50余件极具乡土特色的泥陶作品引得许多观众驻足;保定市乡土艺术研创基地揭牌,致力于整理、研究、保护、传承乡土艺术形式……今年以来,保定乡土艺术发展渐入佳境。
“乡土艺术体现着保定市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文脉,需要用现代传媒的理念支撑,用专业的眼光和手法整理,用艺术讲好‘保定故事’。”保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国英说。
乡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本土文化根脉,乡土艺术是乡土文化最精华、最鲜活的门类。保定具有2300多年历史,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享有“中国民间音乐之乡”、“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等美誉,乡土艺术资源极为丰富,传统音乐、舞蹈、美术、喜剧、曲艺、技艺、民俗、民间文艺等乡土艺术形式,极富地域文化特色。
近年来,保定依托高校集中的优势和地方文化资源,弘扬乡土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走校地联合之路,为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变开辟了新途径。
保护传承,让乡土文化不断根脉
保定下辖26个县市区,几乎每个县市区都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代表性乡土文化。该市在加大对民间乡土艺术挖掘、传承、保护、创新的基础上,扶持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乡土艺术发展,保定老调、涞水高洛音乐会、徐水狮舞、清苑哈哈腔等十几个传统艺术种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通过提高传承人的各种待遇,落实保护传承工作。对有特殊贡献、年龄较大、生活较困难的民间艺人实行特殊政策。保定艺校开办了保定老调、安国老调、涿州横歧调等多个全日制特长班,免费招收学员,由项目传承人教学授艺。
俗话说“做饭离不开灶,看戏看老调”。保定老调可以说是燕赵大地上的一枝艺苑奇葩,为传承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定艺校开办了老调特长班,首批招录40名学员,免费进行培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贯英、辛秋花,省级传承人杜振忠、毛素欣、周淑琴、赵保垣等,对教学进行帮助指导。拨专款编撰《老调志》,制作王贯英艺术人生电视片。目前,老调特长班的学员学艺已有3年,平均年龄10岁左右。
安新县白洋淀永生高跷艺术团在传统高跷中融入现代街舞元素,使其重新焕发活力。他们创排的“高跷街舞”,先后登上湖南卫视、央视春晚和上海世博会的舞台。以前,艺术团的演出人员不固定,多为爱好者临时凑在一起演出。现在,艺术团有了固定的演员。随着该团名气一天天增大,恳请入团的人也越来越多。
校地联合,提升品牌知名度
保定是文化资源大市,有16所高校,但地域文化产品知名度偏低,叫得响的品牌较少。高校在人文、艺术等领域具有优势,借助高校的智力资源,为乡土文化产品注入文化元素,借此提升附加值,提高品牌影响力,成为保定发展乡土艺术的一大特色。
高阳县民间染织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更好地研发汉麻织锦文化产品,保定永亮公司入驻河北大学科技产业园,成立由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老师和研究生组成的科研团队。该公司将传统纺织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用创意提升毛巾的附加值。一般的毛巾一条也就五六元钱,而他们通过植入文化元素,能卖到二十五六元,有的甚至卖到上百元。依靠强大的研发设计团队,保定永亮已经推出了直隶巾礼麻纺织锦系列、御棉图织锦系列、福文化系列等毛巾产品。
定兴的非遗项目龙凤刺绣做工精美,但由于缺乏品牌意识,传承人梁淑平一直给北京的一家公司做代工,利润也相对较低。河北大学科技产业园杜浩老师结合梁淑平祖上曾在宫廷里给皇上绣龙袍的经历,帮助他设计了自己的品牌——“宫绣”。如今“宫绣”已打开市场,而梁淑平所创办企业的年利润也达到上百万元。
今年3月18日,保定市乡土艺术研创基地成立,这是该市力促乡土艺术繁荣的又一举措。该研创基地以河北大学艺术学院为主要研究阵地,以保定市乡土艺术资源为研究对象,依托高校优势和保定文化资源,保护、整理、发掘、弘扬古城文化艺术,集中展示保定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和特色文艺作品,借此精心打造校地联合平台、高校学术研究高地、保定文化艺术名片。
产业富民,“乡土”走向国际
曲阳石雕驰名中外,安新苇编独具一格,易水古砚千年辉煌,顺平桃木雕刻异军突起……面对丰富的民间艺术产业资源,保定市运用科技手段,融入现代理念,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使其不但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产业发展也渐成气候,一些文化产品还打进了国际市场。
本色天然、朴素淡雅的苇编工艺画,是安新县传统的手工艺品。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安新县加快苇编工艺画的开发力度,将寨南苇编工艺厂改制为白洋淀苇编艺术有限公司,并带动产生了一批苇编工艺厂和苇编工艺大师,苇编工艺品品质和产量逐年攀升。目前,安新苇编工艺画年产量达到20多万幅,产品远销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上到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庭院作厂房,小锤叮当响。要说打雕刻,人人有一手。”这首当地民谣形象地说明了曲阳雕塑业的繁荣。曲阳县高度重视乡土艺术,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才优势,组建新型雕刻、巨型雕塑、园林建筑雕刻等9大集团,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目前,曲阳雕塑已成为我省特色文化产业,全县共有雕刻企业23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年创产值40亿元,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