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胜利
抗战纪念
□首席记者 邸志永
本报讯 5月5日,65岁的市民门皓带着一枚特别的戒指来到晚报编辑部,讲述这枚独一无二的抗战胜利纪念戒指背后的故事。
“V”字金戒刻有日期和中美英苏
4国国旗
当天上午,门皓打开一个红色首饰盒,掏出了一枚金戒指。戒面上有一个大大的字母“V”,仔细一看在V字母中间,还有当时四大战胜国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的国旗。戒指两侧刻有“1945”、“9.2”字样。在戒指内环,还有“甲重庆老同震协”等字样。
门皓称,V字母和国旗代表了同盟国对日本侵略者的胜利,“重庆老同震”是民国时期打造或者出售戒指的银楼标记(1941年,由宁波人郑崧皋、郑红圻等人创办了“老同震”银楼,店址在民权路26号,规模较大——编者注)。
抗战纪念
不忘国耻牢记历史,掏出积蓄打造纪念戒指
门皓称,戒指的原主人是自己的岳父陶承源,1914年2月18日生于南京江宁县(今江宁区)。据门皓妻子陶渝桂回忆,在父亲20多岁的时候,目睹日机轰炸南京,亲眼看到市民被炸死街头,义愤填膺的他随后离家出走,到重庆当了一名军工厂的工人,一心造枪造炮为抗战出力。
“父亲常跟我们讲,抗战胜利了,中国人终于不用当亡国奴了,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陶渝桂称,1945年9月2 日,当父亲听到战败的日本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时,和工友们奔走相告,结伴到街上庆祝,专门掏出积蓄打造了这枚纯金的纪念戒指,“估摸着重六七克,在当时也不便宜,但不知道花了多少钱。”
举家来保
父子4人投身国防,纪念金戒传给女儿
陶渝桂说,新中国成立后,时刻不忘国防事业的陶承源,将刚离开校门的大儿子送去了张家口迫击炮厂。1963年又响应国家号召,从重庆举家迁到保定,栖身于保定军分区修械所(今航校附近),开始筹建三线兵工厂——国营三七六厂(先锋机械厂前身)。
在安顿好陶渝桂母女三人后,陶承源便带着年仅十六七岁的二儿子和三儿子扎进太行山脉,从事军工生产。
门皓称,1999年岳父去世后,纪念戒指传到了爱人陶渝桂手中。“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觉得到了该拿出来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