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承德网讯(记者赵可会)我市紧紧围绕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定位,充分发挥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坚定不移走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品牌农业之路,通过实施草原保护与建设、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农业、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项目,全面推进区域生态环境治理。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切实加大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力度,年争取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地建设投资6000万元。加大草原建设和保护力度,使542万亩退化草地得以恢复,年增加大气中氧气含量4015万吨,泥沙侵蚀量年均减少338万吨,年增加水源涵养量2600万立方米。
加强保护性耕作推广,提高土壤蓄水能力。通过土壤深松和免耕播种,有效提高了耕地质量和蓄水能力。目前,我市共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点300余万亩,土壤蓄水量增加6.3%,水分利用率提高12—16%。全市年实施保护性耕作60万亩以上,年可增加土壤蓄水量3000万立方米,减少农田扬尘400万立方米。
发展旱作节水农业,节约水资源。积极推广种植抗旱节水高产品种,并对现有的抗旱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的综合配置进行立项扶持,以形成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综合抗旱技术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年实施旱作节水技术50万亩以上,年可节水2500万立方米。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生态安全。全面禁止42种高毒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切实做好控肥、控药、控添加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壤和水源污染,保障京津水源地水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