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县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又是全省劳务输出大县,全县105万人口,其中有近30万人的劳务输出大军。近年来,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县委县政府创新发展“扶贫微工厂”建设,实施“引凤还巢”工程,吸引魏县籍在外人员返乡创业,为农村留守妇女、老人及残疾弱势群体搭建起了一个人尽其才、脱贫致富的“大舞台”。

  “扶贫微工厂”以村建、企用、乡管、县补的模式创建。2017年7月,沙口集乡刘屯村建成魏县首个标准化“扶贫微工厂”。在外打工从事箱包行业的90后韩海超率先入驻,租赁400平方米的厂房,招聘本村十几名留守妇女,办起了怡怡箱包厂。韩海超高兴的说:“箱包厂每吸纳一位贫困群众就业政府补贴1000元,厂使用的缝纫机政府每台补贴2000多元,租赁厂房政府还给予50%的补助,有这么好的优惠政策我们回乡创业的劲头更足了。”

  该村“扶贫微工厂”实现了无障碍就业、多形式增收,留守妇女、老人及残疾弱势群体在家门口就业。67岁的段书梅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她的工作是在箱包厂流水线上制作箱包,一年收入1万多元。在箱包厂,一般人员每月工资能拿到2000元左右。两年多时间,韩海超的怡怡箱包厂已发展到30多名工人,其中贫困留守妇女13名,每月生产箱包1万多件,利润近万元。

  目前,该村已建成的两栋扶贫微工厂厂房,使用面积1600平方米,已入驻服装加工、箱包制作等4家小微企业,带动就业16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58人,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刘屯村“扶贫微工厂”只是全县的一个缩影,如今,一座座“扶贫微工厂”,遍布梨乡大地,并日益彰显着产业扶贫带来的勃勃生机。

  北皋镇杨柴曲村“扶贫微工厂”,是一家占地900平方米的制衣车间,工厂老板杨洪波也曾是一位打工族,当他了解到县里“扶贫微工厂”有关政策以后,毅然回乡创业,该厂实行订单生产,年收入达10多万元。仕望集乡崔阁村崔书英原在天津衣帽厂打工,后回村入驻“扶贫微工厂”,办起了衣帽厂,该厂吸收本村56名人员就业,其中留守妇女36名,残疾人8名,每人可拿到月工资2000元以上。村聋哑妇女崔雨花、残疾人李峰到箱包厂上班后,家里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日子越过越红火。

  引凤还巢,创办“扶贫微工厂”,投资少、见效快、门槛低,深受群众欢迎。目前,全县共发展“扶贫微工厂”252家,带动贫困人口就业6000余人,实现增收亿元以上。群众高兴的说:“工厂建在家门口,打工不再往外走,妇老残疾都能干,收入稳定不用愁,感谢党的政策好,小康路上有奔头”。

(来源:微信公众号魏县融媒体中心 微观魏县;河北邯郸市委网信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