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水文监测员“老付”:这条河道我走了3万趟

  “风浪越大,鱼越贵。”

  电视剧《狂飙》里的这句台词

  在网上风靡一时

  7月10日起 河北进入主汛期

  防汛一线的水文监测队伍

  也已经开启“狂飙”模式

  对于他们来说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风浪越大,责任越重。”

  “滴滴,滴滴……”

  7月17日早上7点半

  闹钟脆响的声音

  让正在梳理水文数据的

  王岸水文站站长付彦涛

  放下了手头的工作

  去设备间拿上救生衣和流速仪就往外走

  “早上8点、

  下午2点和4点、

  凌晨2点,

  我都得准时来河道,

  监测水位、流速等,

  把数据收集上报。”

  记者跟着付彦涛往测量河段走

  边走边听他说

  当前 河北省已经进入主汛期

  汛期降雨和水系汇流特征复杂多变

  水文数据的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滹沱河是石家庄市的重要水源地

  其支流险溢河水系

  经王岸水文站入岗南水库

  作为岗南水库的入库站

  王岸水文站的水文数据监测十分关键

  为了确保精准预测预报

  主汛期期间

  付彦涛24小时值守岗位

  时刻关注上游雨量站降雨数据

  “要是赶上强降雨天气,

  我们会根据水情变化,

  水位每上涨20公分,

  我们就测一次流量。

  如果水位上涨速度快,

  会随时加密频次。”

  付彦涛告诉记者

  从1975年建站到现在

  这片水域的水文监测数据都有记录

  到了监测河段

  付彦涛拿出手机操控雷达波测速仪

  来测水面流速

  “之前我们都得用吊箱,

  一个人在下边扯着绳子,

  一个人在吊箱里

  往下伸着一个流速仪测流速,

  现在好操作多了。”

  测了流速

  付彦涛又拿着本子在水尺前

  记下了水位数据

  “今天河道东起方向水位88.29米,

  流速0.567立方米每秒。”

  10平方公里的流域

  付彦涛要在河道里做10个点位的测量

  “1999年8月14日,

  那是建站以来水域流速最大的时候,

  达到了1870立方米每秒。 ”

  付彦涛介绍起了自己多年来的经验

  “一般流速达到300立方米每秒,

  我就会加密测流频率,

  为上级部门做好预警参考。”

  今年从3月份开始

  付彦涛就对雨量计 水位计 测速仪

  供电系统等进行全面检查

  保证汛期所有设备都能正常使用 

  “我们就是防汛‘哨兵’,

  每天去河道采集数据上报。

  一旦河水流速过大,

  水位超过往年同期水位,

  上级部门就会加强雨水情分析研判,

  发布洪水预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

  王岸水文站距离测量河段

  直线距离也就500米

  但这500米可不好走

  穿过200来米的一段大路

  接下来就全是台阶和石头路

  一下雨

  穿着雨鞋都打滑

  “现在好走多了,前几年修了修路,

  台阶规整了。

  以前这路都是泥沙,

  还有各种形状的大石头。

  没点腿上功夫,就甭想走。”

  以前在大石头上走路

  就像练武走“梅花桩”一样

  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从21岁到王岸水文站工作开始

  付彦涛已经在这里坚守了32年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他掰着手指头算

  “平常就是一天两趟来河道,

  主汛期最少来4趟,来回就是4公里。

  碰上极端天气,

  一天跑10趟也是常有的事。”

  粗略算来

  53岁的付彦涛在这段山路上

  至少走了3万多趟

  付彦涛指着脚下的石头说

  “1996年夏天,

  那次刚下完雨,

  我跟同事去测水位。

  他脚下一滑就掉河里了,

  水流还很急,

  还好我把他及时抻上来了。”

  像这种惊心动魄的时刻

  在付彦涛的记忆中还有很多

  1999年 石家庄特大暴雨

  但监测河道旁边的操作间

  有一些设备和重要资料

  付彦涛和两个同事怕操作间进水

  就冒着大雨

  把里边的东西一趟趟搬到水文站

  搬到最后一次时

  老站长看着雨太大

  就打算让大家在半山腰

  等几分钟再进操作间

  话音刚落

  山上的两棵树断了

  混着泥沙就把操作间卷跑了 

  “现在想起来,我都后怕!太惊险了。”

  付彦涛说

  “现在有句流行语:

  风浪越大,鱼越贵。

  但对于我们干水文的来说,

  风浪越大,责任越重。”

  除了工作辛苦

  对水文工作者来说最难的

  还要学会忍受孤独 

  水文站大都远离城镇

  每年6月初到10月初

  需要不间断在站里值班

  即便不是在汛期

  由于站里人手紧张

  他们也只能一星期回一次家

  长期的值班驻守

  就是为了在汛期

  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水文数据

  为防汛抗旱提供数据支撑

  付彦涛调侃说

  “这30多年,

  ‘小付’变成了‘老付’,

  但在王岸水文站的每一天,

  我对得起,

  经我手上报的每一个数据。”

  来源: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