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白洋淀水质达到1988年恢复蓄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再现“荷塘苇海、候鸟天堂”胜景

  白洋淀水质达到1988年恢复蓄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郭东)从雄安新区管委会12月7日召开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通过实施一批白洋淀治理重点工程项目、完善创新体制机制等一系列治本之策,白洋淀生态环境和淀区水质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淀区水质从2017年的劣Ⅴ类提升并连续三年稳定保持在Ⅲ类,为1988年白洋淀恢复蓄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白洋淀再现“荷塘苇海、候鸟天堂”胜景,“华北明珠”生机盎然,一幅“城淀相依、共生共融”画卷正徐徐铺展。

  通过综合系统性治理保护,截至目前,新区野生鸟类达到269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6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7种,特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已经在白洋淀安家落户、繁衍生息。野生鱼类恢复至46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19种,指示物种中华鳑鲏全淀分布,鱼类生物多样性已达到高级别水平。

  通过综合系统性治理保护,雄安新区野生鸟类达到269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63种。这是在白洋淀安家落户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资料照片)

  实施4大类重大生态类项目,使白洋淀水“活起来”“动起来”。新区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原则,以打造“淀泊风光、华北水乡”为目标,在控外源、截污染、引调水、防洪水、疏水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在白洋淀先后实施了“生态清淤、水系疏通、湿地恢复和退耕还淀”等4大类18个重大生态类项目。科学制定实施白洋淀补水方案,统筹引黄入冀和再生水等多种水源,全力打通水动力流动脉络,实现白洋淀水“活起来”“动起来”,白洋淀水位稳定保持在6.5—7米。

  据了解,4大类工程累计治理鱼塘567个,清淤面积约25平方公里,清除污染底泥1194多万立方米,累计疏浚水流通道约27公里,拆除围堤围埝约280公里,扩增淀泊水面约16平方公里。实施退耕还淀生态修复约18.68平方公里,打造府河、孝义河功能湿地6.34平方公里。建立芦苇平衡收割机制,每年轮换收割约6万亩。建设农村小型污水处理站400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6.5%。建立坑塘“一塘一策”,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通过治理和保护,白洋淀生态环境和淀区水质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淀区水质从2017年的劣Ⅴ类提升并连续三年稳定保持在Ⅲ类,为1988年白洋淀恢复蓄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这是治理后的白洋淀。(资料照片)

  6年多来,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实现了从原有的碎片化、点状治理到目前补水、治污、防洪一体化的系统治理,从原有的白洋淀单一治理到现在的城水林田淀草系统治理。通过治理,淀区内源污染大幅消除、水动力持续提升、水环境明显改善、生态自净能力不断提高。

  来源: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