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承德>本地要闻>正文

承德好人朱长胜: 公益路上的“旗帜哥”

A-A+2015年4月15日20:56和合承德网评论

承德好人朱长胜: 公益路上的“旗帜哥”承德好人朱长胜: 公益路上的“旗帜哥”

  他是一个“80后”创业者、志愿服务的坚持者,也是雷锋精神的忠实“粉丝”。他说,做好人做好事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这不但在生活中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还在予人玫瑰的过程中,自己也收获了人生旅途中的一路芳香……

  和合承德网记者 赵阳

  一句始终放不下的话

  春天,宽城老家的花开了,二姐坟头的花也开了。

  漫山遍野的花,让一个年轻人想起20多年前的春天。

  1992年,也是花开的季节,二姐花样的生命永远凋谢,她患的并非不治之症,是贫穷夺走了二姐的生命。

  弟弟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弱小的身躯,在泥泞的路上拼命追赶着送走二姐的灵车,满头大汗却追不上生与死的距离;男孩无忧的童年,被终止在渐行渐远的车辙里。

  1982年,朱长胜出生在宽城满族自治县大石柱子乡河西村,没有传说中“80后”的蜜罐子般的童年,他过早地品尝了亲人离世的痛苦。

  送走二姐后,父母流着泪对朱长胜说的第一句话是—— “以后到哪里都要做个好人。”

  朱长胜说,这些年,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这句话,他不曾放下。

  2003年,带着父母的嘱托,朱长胜走进了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而年过六旬的父亲为了供他上学,也踏上了离乡打工的路。

  出发时,爷俩背着行李一起走,走到村口,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互相道别后,儿子又回头了。

  看着父亲蹒跚的步伐和晃动的身影,他决心好好学习、好好做人。

  努力学习之余,多姿多彩的大学校园生活中最吸引朱长胜的,就是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大学期间,朱长胜如愿入党,“共产党员不仅是一个光荣的称呼,对我来说更是一种莫大的荣誉,所以我始终牢记着当时入党的誓词。”

  有舍才有得

  “明明有一条畅通无阻的路,但他偏偏要选旁边难走的那一条。”朱长胜的朋友这样评价他。

  2007年的腊月,在当初和父亲分别的山路上,那个年轻人在徘徊,“是对父母实话实说,还是先瞒着二老?”几天前,朱长胜做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辞职。

  毕业后的朱长胜在石油系统的党务宣传部门工作,安逸的环境,良好的待遇……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除了远离父母和家乡,这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

  但每当父母生病,不在父母身边的朱长胜总是寝食难安,“再好的饭,不和父母一起吃也总觉得没滋味。”独在异乡的春节,更是让朱长胜如鲠在喉。

  “知道现在就业形势多严峻吗?你是在好地方呆时间长了吧?”他的同学没有人支持他辞职,单位领导也再三挽留:“你的上升空间很大,年轻人,不要脑袋一发热就冲动……”

  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在问他“为什么?”之后,又异口同声地扔给他一句话:你一定会后悔!

  徘徊过后,朱长胜决定,辞职的事先瞒着父母,同时,也给质疑自己的人一个答案:做自己想做的事,决不后悔。

  “当你回到原点的时候,在感觉轻松的同时,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是应该从哪里开始?这是非常痛苦的。”朱长胜说。

  现在,回想起当初的选择,朱长胜的感触是,有舍才有得。

  梦想的代价

  “如果你连自己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就连骨感的理想也不会有,只能守着一堆废墟。”这是朱长胜迷茫期过后的感触。

  朱长胜说:“父母为了供我上学吃了很多苦,我想用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本事、用自己的方式更好地孝顺父母。”他想找个平台,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但问题接踵而来,首先是温饱问题;而对形势过于乐观的估计让他感觉到了极大的落差;此时此刻知道了实情的父母也不理解他的选择……

  现实,甚至不给这个年轻人感叹的时间,伴随着困惑,流言不期而至。朱长胜的“朋友圈”里流传着他辞职的各种版本,让他印象最深的是,“这小子肯定是犯了错误被开除的,不是辞职的。”

  朱长胜不畏流言,但“饿肚子”的问题就摆在眼前,那个从国企辞职的曾经雄心勃勃的青年有了打工的念头。

  迷茫还没过去,绝望情绪又袭来,自己以为新的开始却在重复以前的生活,甚至还不如以前。

  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亮起了黄灯,应该过去,还是等待?应该转弯,还是前行?

  “摆脱绝望的方法是,强迫自己自信起来,不断告诉自己,我能行!不管怎样,还是走属于自己的路,走正确的路。”既然没有属于自己的平台,那还不如自己创造一个,朱长胜的决定是——创业。

  已经冒险,不如再大胆一些,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事业,爱好文学的朱长胜想到了要做文化产业。

  “文化艺术公司,那是干啥的?你是不是又想一出是一出了?”儿子辞职已经很出格了,做的事自己更是没听说过,这些年,为了供儿子读书吃尽苦头的两位农村老人不理解儿子,但他们知道,这孩子从小就倔,想做的事谁也拦不住。

  “其实,梦想和现实也许只有一步之遥,很多人的梦想看似是输给了现实,其实还是没有坚持,我庆幸自己坚持了。”朱长胜说,因为已经到了绝境,反而更勇敢。

  接下来的问题是资金。借钱,还得先过自己这一关。

  尽管出生在农村,但身为独生子的朱长胜从来没有因为“钱”跟别人开过口。厚着脸皮求了所有的熟人,借来的钱却杯水车薪,“似乎生活总是在考验我,刚刚有了点希望就又给我出难题。”朱长胜说。

  此时,报纸上的一则消息让难题有了解:政府支持创业推行小额无息担保贷款,“拿到这5万块钱,好像找到了方向盘,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了。”朱长胜说。

  2008年5月,“承德市文墨苑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正式开业,他的“合伙人”是一辆二手自行车。

  骑着它,朱长胜跑遍了承德市区的大街小巷,迎来了事业的巅峰。“那时候,几十块钱的业务我都会尽职尽责、热情周到、保质保量地去做好。”

  创业初期的艰难,朱长胜回想起来已经很平静,“自己选择的路,也许会很艰难,但回头看看,收获更大。”

  用自己的行动影响更多的人

  2009年,朱长胜与志同道合的妻子订婚了。有了和自己一起奋斗的人生伴侣,朱长胜干事业的劲头更足了。

  有了自己的归宿,事业步入正轨,人生进入了春天,但朱长胜时常想起20多年前的那个春天,想起二姐,也没忘记父母流泪的叮嘱:到哪里都要做个好人。

  “社会助我实现梦想,我用爱心回报社会。”朱长胜的慈善生涯慢慢起步。

  2009年,朱长胜组建了“双桥区爱心俱乐部”,俱乐部以“助教、助残、助贫、敬老、爱幼”为宗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帮助需要的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朱长胜在双桥区文庙社区了解到,有一个叫王大龙的花甲老人,他除了要照顾患病的妻子,还要照顾先天智障的长女和先天脑瘫的儿子,每天到晚忙得像个陀螺,没有时间出去打工,仅靠几百元的低保金维持生活。当朱长胜得知这个消息后,主动要求对王大龙及其家人进行结对帮扶,不但把双桥区政府奖励自己的道德奖金捐给了王大龙一家,还经常为王大龙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更是经常去看望王大龙瘫痪多年的儿子,并给孩子带去衣服和课外书籍。

  一来二去,朱长胜和文庙社区的社区干部以及居民朋友的接触多了起来,而且还定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文庙社区道德讲堂——承德市道德讲堂社区总堂的活动,并担任主讲老师。不久,开始义务担任头道牌楼街道办事处文庙社区党总支第一党支部书记的职务。

  “通过朱长胜主讲的道德讲堂不仅可以让社区居民学到传统文化知识,也加快了居民提高道德素养的速度,而且还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文庙社区党总支书记郭宇鹏说。

  与此同时,朱长胜也在帮助更多的人。

  做慈善的过程中,朱长胜发现,很多市民想参与公益活动,却不知道途径,如何才能让公益更 “接地气”?这个敢于创新的年轻人想到了新的路子。

  2013年,在承德市以及双桥区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朱长胜自筹资金创办了“承德好人网”,为了把网站办好,朱长胜把自己的家“捐”了出来,全家租房住。

  “承德好人网”让需要帮助的人有了途径,也让志愿者找到了“家”。

  几年来,朱长胜的志愿者团队成员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了现在的2000余人;他和他的团队共筹集爱心款140多万元,爱心衣物96000多件;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40人顺利完成学业;义务开办国学讲座40多场次,免费发放《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读本29000余册;累计受益群众45000多人。

  “有些被我们帮助过的人后来主动加入到我们的爱心团队中来,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公益之火照样也可以燎原。”朱长胜说。

  做了无数好事,帮助了很多人,但对于家人只有亏欠,而家人对他更多的是理解。在他把家里的房子“捐”出来做“承德好人网”的办公室时,妻子没有半句怨言;过年过节不能回家,父母也总说:“你忙就不用回来,我们都好。”他们的支持,让朱长胜把经历更多地投入到公益事业中。

  朱长胜以及他的团队逐渐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认可。他们的爱心团队被评为“河北省标杆志愿服务集体”“承德市第四届道德模范群体”等荣誉;朱长胜本人也先后荣获了 “河北省十大优秀志愿者标兵”“‘中国网事·感动河北’2013年十大人物”“河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河北省草根好人”“承德市第四届道德模范”“感动双桥人物”“双桥好人”“最美文庙人”等80多项荣誉称号。

  荣誉多了,质疑声又来了,有人说他借着公益发财,有人指责他借着做慈善出名。

  对于这些,朱长胜从不解释,“公益确实让人从中受益,但不是名,也不是财,而是一种心态,一个人被人帮助,可以影响一群人来做公益,这就是公益的力量,我不奢望所有的人理解我,只愿做一个默默的人,用小小的善举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让更多愿意奉献的人有的放矢”。

  朱长胜说,他的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是,做好人,做公益。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