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渤海,北靠京津,古运河贯穿沧县境内,县域环绕沧州市区。
据历史典籍记载,沧县狮舞最早起源于汉朝,明朝时已广泛流传。沧州狮舞以同乐会形式存在,早期多在庙会和春节民间花会时活动。
沧县狮舞分为“文狮”和“武狮”两类。早期称为狮戏,多为“文狮”,以兴济为代表。“文狮”以逗为主,鼓点威武豪壮,有动有静,有紧有慢,动作以动物本能动作为主,模仿猫科类戏耍动作。表演时随着鼓点的变化而变化。“武狮”以黄递铺乡北张村为代表。武狮由文狮发展而来,后来狮舞揉进武术、杂技中的动作,如叠立、走钢丝、上高凳、爬杆、高台翻滚、水中望月、巧走立绳、荷花怒放等。狮舞鼓点火爆、热烈、欢快,以快节奏为主,鼓催狮动,狮随鼓动,时而让人惊心动魄,时而叫人目瞪口呆,时而让人欢呼喝彩。沧县现存的几个狮舞队多由北张村传承而来。目前被称为“北狮王”的沧县刘吉舞狮队即由北张村传承而来。打击乐对狮舞起着引导作用,舞狮人根据鼓点的变化而表演,动作随节奏的不同而变化,打鼓者根据当时演出环境、观众需求而变化节奏。
沧县狮舞无论“文狮”还是“武狮”,引狮人和舞狮人都是习武者,武术功底较深。传统型的狮子头重七、八十斤,狮皮重二、三十斤,现代型狮头重十几斤。狮子队一般有大狮2-3头,小狮1-2头,大狮两人扮,小狮1人扮。
近年来,沧县狮舞保护、抢救工作成绩显著,建立了沧州“龙狮基地”,刘吉狮舞获全国第十届“群星奖”舞蹈比赛金奖,并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型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沧县狮舞的社会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前,沧县各乡镇村村同乐会都有舞狮活动,目前,随着社会的变革,除黄递铺乡北张、刘吉、纸房头乡南小营等有数支狮子队外,其他多数已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