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昌骅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特别是成立专门研发团队5年来,每年拿出5%的收入用于技术研发,公司一批技术研发领域的“愣头青”逐渐地变成了“老师傅”,5年获得16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应用到了实际订单生产过程中,成功进入欧洲专用车市场。
“这是我们自主发明的一种抽真空装置,其制造相对简单,降低了生产难度,同时拥有流通面积大,抽真空效率高等优点。”河北昌骅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部长谈晓勇说,这个设备能将以往抽空一台车用时近70小时,缩短到40小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昌骅公司始建于1994年,是原国家经贸委批准的定点专用车生产企业。但到了2008年前后,受世界范围经济不景气影响,昌骅公司面临的产业环境越来越糟。面对严峻形势,企业决心走创新之路,围绕专用车产品关键技术升级、结构优化、轻量化、安全性能提升、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2010年,公司成立了技术部,每年投入到技术研发领域的专项资金达到300万元,占到公司年收入的5%。
“技术部的60多名员工,都是从一线工人中抽选的,有着丰富的技术实战经验,但要把曾经的小打小闹真正摆到技术研发层面,还是远远不够的。可以说,我们的每一项技术创新都是用汗水浇灌而成的。”昌骅公司技术部副总经理宋立贵说,2011年,公司在经营罐车的过程中发现,当时使用的保温罐车罐体在运送沥青的时候,温度下降很快,不能达到优秀的保温性。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理所当然成了技术部的任务。
没有技术研发经验,就在实践中学习。能查书的查书,不能查书的上网搜,网上也搜索不到的就去找师傅。从此,昌骅公司开始了拜师学艺之路,先后与河北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以及兰州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用其先进的研究成果武装自己的队伍。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技术研发层面的“愣头青”慢慢地变成了“老师傅”。
缺少专用设备,就因陋就简,利用现有的类似设备代替。用宋立贵的话说,就是“没有锤子,就拿扳子砸”。在这股劲头的支撑之下,保温罐车罐体的内保温层架构项目顺利完成了,罐车达到了温度要求,客户竖起了大拇指。
技术创新不仅从内部挖潜,更要善于在国际市场上寻找创新点,适应高端客户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潮流。从2012年开始,昌骅公司与西班牙罗斯卡罗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中,昌骅公司发现,欧洲一些罐车的围栏型材的加工结构与国内普遍采用的方式并不相同,相比国内加工围栏的笨重、安全性不高等劣势,欧洲围栏具有美观、质量轻、安全性更高等多方面优势,而且,这是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必要条件”。能不能造出一种既符合欧洲市场又具有国内优势的围栏,成为昌骅进军国际市场的关键。
“这并不是单纯的‘照葫芦画瓢’。”技术部马春林说,当时罐体就在生产线上放着,每耽误一天就要承担一天的损失,留给研发人员的时间并不多。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技术人员需要经历设计、应用、制作等多个环节,任务难度可想而知。但就在这一个月内,公司完成了十多种试验用型材的筛选、比对,攻克一道道技术难题,确保了产品达到欧洲质量标准委员会强制性质量认证标准(即“欧Ⅲ标准”),推开了进入国际专用车市场的大门,同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而从2011年以来,昌骅公司共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6项,并且各项研究成果都已经应用到了实际订单生产过程中,在产品销售推广、企业技术力量提升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