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沧州>社会新闻>正文

身患重病军人刘春虎逝世 将遗体捐献国家

A-A+2014年8月28日11:26沧州晚报评论

特殊墓碑特殊墓碑

  前天上午,一个特殊的立墓碑仪式在青县公墓举行,但墓地里并没有逝者的骨灰,因为他已经把遗体捐出来用于医学研究。而逝者生前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他身患重病的9年时间里,得到了“沧州好人”周汝珍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

  前天早上,晨风中的青县公墓静逸安详,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沧州好人”周汝珍牵头,为受自己照顾9年,此前捐献了遗体和眼角膜的刘春虎立墓碑仪式在这里举行。

  周汝珍,刘春虎的叔伯、婶子、大娘、堂兄弟、表兄弟,刘春虎的战友、同学,青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志愿者,沧州医专师生代表,近百人庄严肃立在刘春虎的墓碑前。

  现场每个人脸上都流露着敬仰与缅怀。人们敬献花篮、花圈,青县红十字会秘书长王万海介绍了刘春虎的生平事迹,全体祭奠人员肃立默哀,向墓碑三鞠躬。刘春虎的战友们站成两排向他敬礼。

  “今天,在为刘春虎立碑的日子里,我们共同表达对他无尽的思念和崇高的敬意!让庄严的墓碑寄托我们对他的无限哀思!”墓碑前,周汝珍饱含深情的话语,让每一位在场者肃然起敬。

  周汝珍抽泣着说,刘春虎无偿捐献了自己的遗体和眼角膜,他能够在青县公墓安息,大家也都放心了。

  一个干妈伺候了一个苦命的孩子9年

  “春虎的命特别苦!”战友王洪彦红着眼圈说起了刘春虎的经历。

  刘春虎1974年出生在青县农场五分场一个贫困家庭。3岁没了娘,9岁时父亲病故,奶奶、大伯、叔叔把他抚养大,送他去了部队。2000年,复员的刘春虎结婚成家。然而婚后两年,他的体质突然下降。为了不拖累妻子,他选择了离婚独自生活。随后几年,受脑萎缩、癫痫及心脏病严重困扰,刘春虎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看着每况愈下的身体,他几度轻生,但被战友们一次次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大家积极为刘春虎寻医问药,并为他寻找新“家”。2005年,战友们带着刘春虎找到了青县金牛镇敬老院(青县康复敬老院的前身)。

  “按照当时院里的规定,只接收本镇的人。但是看着坐在轮椅上的春虎,听完他的战友们的介绍,我觉得他特别可怜,心一软就破格收下了他。”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周汝珍几度落泪。

  周汝珍抽泣着说,刘春虎经常犯病,一犯病就浑身抽成一团,心脏也特别不好,为此自己的口袋里天天装着速效救心丸。刘春虎来敬老院9年多,犯病次数她早就记不过来了,能记住的是每次他犯病时,都要抱着他,给他喂药,然后叫医生来给他输液。

  说到这里,周汝珍泣不成声。稍稍平复了一会儿,周汝珍接着说,这9年多,刘春虎动不了的时候就喂他,尿湿了给他换。知道刘春虎爱吃鱼,自己隔三差五就给他炖鱼,第二天热好了用保温瓶装到敬老院给他吃。自己就像照顾亲生儿子一样照顾他。刘春虎特别感激她,这些年,一直管她叫“干妈”。

  干儿子自愿捐献遗体和眼角膜

  周汝珍说,去年“八一”建军节,战友们来探望刘春虎。当着战友们和周汝珍的面,刘春虎哭着提出一个请求:“干妈在这儿,战友在这儿,我想等我不行了,就把遗体捐给国家。”

  “春虎能作出这样的决定,战友们一点儿也不吃惊。”王洪彦说,刘春虎生前曾多次和战友们说,干妈这么大岁数了,还每天为他抓屎抓尿,一点儿也不嫌弃他。他不能永远做一个废人,一定回报干妈的恩情。

  作为青县康复敬老院院长的周汝珍,20多年来像亲闺女一样照顾170多位老人,给他们带来生的幸福和死的尊严。现在已经71岁的周汝珍,仍像以往一样整天为老人们擦屎端尿,精心护理着老人们。就连经常来看望刘春虎的战友们也在周汝珍的感召下,时常到敬老院当义工,多次为老人们买营养品。

  “今年7月底,春虎的身体变得特别不好,他委托我一定帮他完成心愿。”周汝珍擦着眼泪说,8月3日,她以“干妈”的身份,在“公民自愿无偿捐献遗体申请表”上替刘春虎签字,无偿捐献他的遗体及眼角膜。

  “当时要在捐献书上签字,我的手颤抖着拿起笔,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心里像刀子割一样难受,但捐献遗体和眼角膜是干儿子的意愿,我忍着痛在申请表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说着说着,周汝珍的眼中噙满了泪水。

  遗体捐给医专,眼角膜捐给患者

  8月8日19时30分许,刘春虎安静地躺在青县康复敬老院里永远闭上了眼睛,守候在旁的市中心医院两位医生成功地取出他的眼角膜。市红十字眼库主任范玉香说,刘春虎的眼角膜经过医学检测处理后被保存在市红十字眼库里,未来将为合适的眼疾患者送去光明。

  没有葬礼、没有挽联。按刘春虎生前的意愿,最终他去的不是墓地,而是被抬上了市中心医院的救护车。当晚10时许,救护车缓缓停在了市红十字会设立在沧州医专的遗体捐献接收站门前。待车子停稳,人们把刘春虎的遗体轻轻抬出。

  沧州医专团委副书记唐亮说,目前医专在校学生有1万多名,教学对遗体的需求量很大。尽管公众的观念不断转变,但在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影响下,当前还是很少有人能把遗体捐献出去。像刘春虎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躯体架起了通往医学殿堂的桥梁,无言地为社会和人类作出了最后的贡献。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