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3日电 (夏宾)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为何消失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近日在接受中新社等媒体采访时称,相对于经济增速而言,保居民就业等“六保”更为重要,并盘算了一本“就业账”。
曾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的杨伟民指出,中国经济工作有两个常用原则,即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我觉得没有提经济增长速度的目标,主要是更多地考虑了问题导向。”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国一季度GDP负增长6.8%,尽管3月份多个数据指标有回暖迹象,但形势仍旧严峻。
“疫情很难预测,它对经济的影响可能也就不好说。”杨伟民认为,虽然中国国内在疫情防控上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全球疫情大流行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二次冲击。
杨伟民进一步表示,相比于经济增速,就业等民生问题可能更加重大。“虽然没有提增长速度的目标,但是提了就业的目标,也就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
如何理解经济增长与保障就业的关系?杨伟民解释道,一种逻辑是,增长达到一定速度,就业就会相应增加多少,而另一种逻辑是,就业增加达到一定规模,可能会带来多少增长。
他分析称,以新增就业900万的目标来计算,若目标实现,并假设新增就业人群的平均年收入为5万元(人民币,下同),即就居民收入整体将增加4500亿元,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大约为40%左右,换言之,若实现了4500亿元居民收入的增长,GDP总量便会增加1万亿元,相比去年至少增长一个百分点。
“还要注意乘数效应。”杨伟民称,收入增加4500万元会用于消费,带动其他行业增长,乘数效应最终能起多大作用较难测算,但实实在在的1%的增长肯定能做到,若乘数效应能达到4至5倍,那么中国经济增速仍会实现一个相对较高的正增长水平。
专注推送最全面、最快速、最丰富的河北本土热点资讯和国内重要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最爱河北(hebeixinlang)。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