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风沙源治理仍在持续推进。3月24日,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2021年项目实施方案近日获得批复,涉及门头沟、房山、昌平等7个区及京西林场,计划3月至5月开工,明年6月底前完工。

  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2021年项目的建设地点涉及门头沟、房山、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延庆7个区及京西林场。建设内容包括困难立地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人工种草3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326.7平方公里等。该项目计划3月至5月开工,2022年6月底前完工。

  具体来看,以上建设内容将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措施手段。其中,困难立地造林即针对杂灌分布、土质贫瘠、地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地块,采用自然式混交种植方式,栽植侧柏、油松、五角枫、栓皮栎、山杏、黄栌等乡土适生树种,增加林分层次,增强山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及碳汇能力。

  封山育林主要包括禁封和人工促进更新。禁封主要是采用定期封山、人工巡护、设置围网等措施,防止人为活动对森林的破坏;人工促进更新主要是采用割灌除草、间株定株、修枝抚育等技术措施促进林地天然更新,提高林分质量和林木蓄积量。

  人工种草采用林草复合种植的方式,在林下天窗及林分未郁闭区域,因地制宜栽植蒲公英、板蓝根、黄芩、藿香等适用药草及二月兰、紫苏、紫花苜蓿等地被花卉,既能丰富林地生物多样性、提高地被覆盖度,又能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小流域综合治理主要通过修筑防护坝、挡土墙,清理河道、沟道,以及种植水保林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从2000年就开始启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工程旨在减少首都周边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2013年,二期工程实施,工程区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6个省(区、市)。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则涉及门头沟、房山、大兴、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延庆8个区,目前已实现人工造林40.9万亩,封山育林105.9万亩,人工种草11.7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1474.9平方公里,易地搬迁2052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