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家务,不帮子女带孩子,就是不务正业。这是目前社会上一些人对老年人生活的定义。部分老年人也认同这种观点。可在电脑培训学校和老年人接触后你会发现,虽然第一次上课很多老人是且学且试探,但后来几乎所有的老人都会风雨无阻地来,有的老人即使胳膊打着石膏,拄着拐杖也要来上课,为什么?因为互联网确实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所以,老年人不要把生活的圈子只局限在家庭范围内,不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全寄托在儿女后辈身上,无论多大年纪,始终不要放弃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勇敢尝试才能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刘硕对记者说。
2011年,刚刚从唐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系毕业不久的刘硕,参与了某计算机培训中心的招生工作,本来是为年轻人准备的课程内容,可到最后统计时发现,报名的全都是老年人。“当时来报名的老人,90%的人家里都有电脑,却没有一个人会用。”
2013年9月,刘硕辞去稳定工作创办了阳光教育社区老年电脑培训学校。刘硕说,在专业人士眼里,通信与吃、穿等一样,是人的一种最本质的诉求。互联网是区别于电话的一种新型沟通模式。新的沟通模式出现,特别是互联网成为主要的手段的时代,不应该把老人这个群体忘记,也不能因此而将他们摒弃在这个时代之外,这是他们的基本需求。“现在我们与路北文体旅游局合作配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办免费的老人电脑培训班,目前我们已开展免费培训班98期,培训了2400多人次。”
在刘硕略显简陋的办公室内,一面照片墙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刘硕介绍道,这些都是他教过的老年学员们,他按照年份、班级一一排列,不知不觉照片已经粘满了半个房间。“这些学员中,平均年龄在63岁左右,其中年龄最大的93岁。很多学员对我说,学会了电脑,这辈子死而无憾了。”
“孙子孙女都嫌我笨,家里电脑连擦都不让擦。”
“世事沧桑经得多,要问啥事不明白?电脑就是一大件。心里忐忑很不安,不敢摸也不敢碰,就像相亲初见面,从零开始开关机。”这是一位老年学员崔安用打油诗记录的自己初次接触电脑时的感受。
“什么叫3G?”“孩子也没打电话,用手机上网为什么会欠费?” “孙子孙女都嫌我笨,家里电脑连擦都不让擦。” 老年人其实对电脑充满了好奇,但想学不敢学,生怕自己年纪大学不会,而且不喜欢因此被晚辈嫌弃的感觉。“我姑爷就是计算机的专业技术人员,但我并不想为了学电脑的事请教姑爷,因为孩子教的东西我转眼就忘,次数多了谁都难免不耐烦。年轻人都挺忙的,自己也不想老麻烦他们。”老人王国安对记者说,“现在学会了,觉得这辈子死而无憾了。”
由于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刘硕曾连续使用了几种大型出版社出版的的老年计算机教科书,却发现几乎所有现成的教科书都有不切合老年人实际需求的地方,“有些教材只是捡了最基本的知识拼凑在一起,再把字体放大了而已。可教学中你会发现,很多老年人连开机都不会,你上来就讲两节硬件软件,他们记半天笔记,都不知道是啥。”于是刘硕开始自己编写教材,翻开刘硕编写的教材,记者发现大部分都是彩图,教材第一页便是介绍电脑各部分的彩图,上面除了简单的名称外再无其它文字。
“出租车司机满脸不相信,问我们,刚才是你们几个用打车软件叫的车?不可能!”
在位于路北文体旅游局的教室内,记者看到,教室内密密麻麻地坐着满头银发的老年人。淘宝购物,用打车软件打的,网上缴费,许多新奇的体验让老人们像孩子般兴奋不已。
“那阵打车软件补贴高的时候,我们几个老太太上完课都是用打车软件打的,出租车司机来了满脸不相信,问我们,刚才是你们几个用打车软件叫的车?不可能!我们许多老司机都接受不了打车软件呢。” 68岁的赵丽霞告诉记者,她不仅学电脑,还报了智能手机课,“现在无论相隔多远,我都可以和孩子们在网上视频聊天,感觉和他们并不遥远,相互间也有了好多新的话题。”
许多老人在电脑班结识了新朋友经常结伴旅游,“大家建立了自己的聊天群,有时我晚上11点12点进去,发现老人们还聊得热火朝天,只能劝他们注意休息,明天再聊。”老师李志华对记者说,“老年人和年轻人不一样,你从来不用追着监督,他们很主动,也很怕自己给别人添麻烦,很多人都会戴着花镜记录详细的笔记,回家反复复习,虽然学习成效有限,但他们渴求知识的精神总让我感动。”
“通过自己的创业经历,我可以肯定地说,老年人的观念已经在逐步改变”
刘硕告诉记者,自己曾经也是大学生,他想利用自己现有的教学资源帮助想创业但仍在迷茫中的大学生,给他们提供机会,到自己的学校实习锻炼。
“虽然银发经济是朝阳产业,但许多人并不看好,认为老年人有‘重子女、轻自己’、‘重储蓄、轻消费’等观念,但实际上通过自己的创业经历,我可以肯定地说,老年人的观念已经在逐步改变,许多老年人注重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老年人,关注银发经济,最终使老年人得到质量更高的晚年生活。”刘硕说。
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