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唐山>民生>正文

唐山九十五岁老人著史书展现“三维”唐山

A-A+2015年4月24日09:40唐山劳动日报评论

  本报记者 施疑

  路北区华岩东里社区一户普通住宅的西屋,有一个土黄色对开门储物柜,玻璃柜门里侧还贴着风景画。这个柜子1976年大地震时没有被震坏,里面珍贵的唐山地方史资料和解放前唐山历史地图得以保存下来,被收录在最近出版的《穿越时空看唐山》一书里。书的作者、地图的收藏者赵竞存老人是唐山师范学院离休干部,他在耄耋之年以读书、写作为志趣,著书立说,发挥余热弘扬着唐山历史文化。

  著书立说让唐山人知道唐山的来龙去脉

  这本500多页的《穿越时空看唐山》,记述了唐山由远古至现今的历史,分为建置区划、城市经济和亲历见闻三大部分,从建置沿革看唐山历史长度,从城市经济发展看唐山发展高度,从亲历见闻看唐山经历宽度,全面展现了“三维”唐山,也展现了唐山从“勃兴-发展-震毁-重建-再发展-跨越式腾飞”的历史奇迹。

  《穿越时空看唐山》不仅配有百张图片,还附有1898年滦州地图、1950年建国后政府出版的第一份老唐山市区详图、1983年市管县后唐山政区图、1986年唐山重建后市中心区图4幅珍贵的地图。书中既有寻根探源、去伪存真、解疑去惑的《唐山缘何得名》《唐胥铁路修建的异说辨析》等文章,也有亲历见闻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伪冀东政府见闻回想》《官僚资本控制下的唐山市》《美国兵在唐山》等,考证精当,说服力强。

  “不知家史则无从爱其家,不知乡史则无从爱其乡,不知国史则无从爱其国。”这是赵竞存在《穿越时空看唐山》里对读者的寄语,也是他撰写这本书的初衷。“作为唐山人,应该知道家乡的由来、建设成就和发展愿景。唐山的革命史、文化史人们了解较多,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史、建置区划的演变史,几乎没有人系统、充分地写过。而我1938年来到唐山后一直在这儿工作、生活,亲历、亲闻、亲见了唐山70多年的历史,对唐山有深厚的感情。作为教师我教了一辈子历史,离休后又在唐山地方志办公室做了15年特聘编辑,应该说对唐山地方史有一点研究,有责任、有义务为弘扬唐山历史文化尽一份微薄之力。”

  60万字历时三载手写而成

  赵竞存老人不会用电脑,这本60多万字的《穿越时空看唐山》,是他在稿纸上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从2011年到2013年写了3年多。

  赵老拿出用硬纸包裹着的部分手稿,记者看到,这沓各种不同规格的稿纸上有蓝色的圆珠笔写的初稿,有用红色的水笔做的修改,有的还粘贴了一块打印稿,那是赵老从以前发表过的文章上剪下的部分段落。这些手稿交给印刷厂后,又经过近一年的反复修改、补充才定稿出版。

  赵竞存老人多年来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了近百篇文史论文,参与或主持了《唐山市志》《唐山百年记事》《唐山近代史纲要》《唐山历史写真》《唐山市情概览》等十余部著作的撰写。尽管有多年的工作、研究积累,写《穿越时空看唐山》时遇到拿不准的问题,他还是要大量查找资料,与知情专家探讨、印证。

  研究历史难免遇到不同的文献资料有观点分歧,赵老说,鉴别、考证哪个更可靠,一般应以正史为准,野史与正史不矛盾时,可作为正史的补充使用。如果两者发生矛盾,一般来说,哪部分离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更近,哪个更可靠,此外还要考虑写史人的身份、政治态度。其他民间传说、故事、文学作品属历史文化类,只能印证正史。

  笔耕不辍为的是不“虚耗国帑”

  赵竞存老人90岁时曾出版过《唐山历史三字经》一书,对于90岁以后能出两本专著,以前想都未曾想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他被废墟埋压了7个小时,命悬一线,左臂差点截肢。“在沈阳治疗时,看着病房外面的人骑自行车,就想有一天我也再能骑自行车上班多好。想不到经过抢救治疗左手虽留下了疾,但我还能恢复工作。后来又想,能活七八十岁就太好了,想不到活到了95岁,而且头脑还清楚,还能读书写作。”

  虽然几乎足不出户,赵竞存左手还是戴着一块手表,这是他几十年教学生涯形成的习惯。离休多年,他仍然保持着十分规律的作息:每天早上七点多起床,吃过早饭就读书写作,下午两点到四点半午休,晚上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看新闻、听京剧,然后再读书写作,夜里十一二点才睡。赵老订阅的报刊有《百年潮》《炎黄春秋》《文摘报》《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健康文摘》等多种。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子孙们好学、勤奋、敬业,全家14口人有1个博士后,3人取得了硕士研究生学历,4人取得了本科学历,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幸福之家。

  95岁对于常人来说,养养生、少得病,不给儿女添麻烦就是最大的幸福,但赵竞存老人仍坚持笔耕不辍。追问其原因,赵老写下一行字:我不能虚耗国帑,坐食工农。“我不能白拿国家的养老金。凭着对家乡深厚的感情和个人志趣,我要继承和弘扬唐山历史文化,回报家乡。”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