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河北网唐山3月3日电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下午,我们来到河北迁安汇远书画纸厂位于该市沙河驿镇唐庄子村南的原料基地,体验了手工造纸这一技艺的古老。
距原料基地不远,正赶上孟大爷和妻子一起,在自家的责任田里收割桑条,他说,由于自己去冬以来总是腰疼,本来是去年冬天就该收割的桑条,不得已耽搁到今春才收。他介绍说,村里历来就有种植桑条的传统,这桑条是造纸的好原料,每年靠卖桑条,他家能有两千元的收入。
不到10分钟的路程,我们来到原料基地现场,正赶上蒸好的桑条出锅,揭锅、出条、砸条、剥皮、填条……10名工人正在紧张忙碌,据负责人商俊友介绍,过了正月十五,他们便开始蒸煮桑条,20名工人分两班24小时不间断加工,每天蒸煮四锅,每锅蒸煮桑条45困大约900公斤左右,如今已剥下桑皮五六千斤。
迁安素有造纸传统,始于宋、元或更早,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迁安手工抄纸叫毛头纸,又称桑皮纸,以桑皮为原料,经过泡皮、合浆、打线、抄纸、压榨、晾晒、选纸等三十多道工序成于一纸,这种纸纯净绵韧,色泽洁白光滑,最适合书画、装裱,自古享有“北迁南宣”的赞誉。
为使这一国宝级工艺得到传承和发展,迁安在阎家店乡李姑店村建设了汇远书画纸厂,目前投资10.37亿元的产业园破土而出,建设了千亩桑田农业园、千年手抄造纸博物馆、纸乡文化风情园、书画纸研究院、传统造纸产业基地等,迁安手工抄纸重新焕发了生机。(陈儒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