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赤城发现数量不菲的晋察冀边区银行纸币,这些纸币可能承载着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 纸币是谁留下的? 是在什么情况下埋藏的? 为什么后来没有被取走? 只有一一揭开这些谜团,才能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
发现边区纸币
孙登海, 赤城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他喜欢收藏,从古钱币到瓷器; 从古代遗物到民间民俗物品,都是他收藏的对象。孙登海在县城开了一家古玩店, 主要目的就是想收藏一些能够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的老物件。
退休后的孙登海每天都来到店里,经营文玩物品。 在赤城,人们都知道孙登海和他的古玩店。前些日子, 有两位年轻人走进他的古玩店, 两人拿出大量的晋察冀边区银行纸币,面额有200元、500元和二角券,其中以500元面额的纸币为最多。 如此数量众多的晋察冀边区银行纸币, 立刻引起了孙登海的注意。
他询问这两个年轻人, 这些纸币是从哪里发现的? 其中一位年轻人告诉孙登海说:“今年夏天,民工在滑雪场施工时,从山上石头缝中发现的, 足足装了半麻袋。 ”
据了解, 赤城县镇宁堡乡正在建设新雪国滑雪项目, 该项目位于该乡丁字路村和葵花村,将建设奥林匹克滑雪中心等。
12月5日, 在孙登海的古玩店里, 当记者提出一睹数量不菲的晋察冀边区银行纸币时, 孙登海取出一个塑料袋, 里面装的就是他留存下来的晋察冀边区银行纸币。这些纸币大都成沓,面值全是500元的。纸币损毁严重,不再平整, 且成沓的纸币四周出现了收缩与炭化, 甚至有的纸币边缘已变成了黑色,四周还沾满泥土。
孙登海将这些纸币分摊开来,摆在柜台上,记者数了数, 有将近30沓,薄厚不一,由于纸币都粘为一体,无法撕开取出单张纸币。
“此前,从未发现过如此众多的晋察冀边区银行纸币。 单从钱币收藏价值上讲, 这些纸币的品相不太好,收藏价值有限,但它很有可能成为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孙登海说。
一段厚重历史
“散落民间的晋察冀边区银行纸币,数量不会有这么多,此次发现的大量晋察冀边区银行纸币可能承载着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 ”孙登海认为。
他介绍,1946年底,在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热河、察哈尔俩解放区时,冀热察区党委作战略撤退,先到了赤城县城,在赤城撤城后,又驻在百草、桃阳一带,领导平北、察东、热西、察北四个地区的对敌斗争。各地、县委也都先后转战到赤城县山区,集结在区党委的周围,以此作为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大本营和战略反攻出发地。 其中察东地委驻在姚家湾。
孙登海分析, 由于县城和主要交通要道被敌军占领, 我军部队沿偏僻的地区转移, 从镇宁堡乡的葵花村, 到后城镇的姚家湾村,再转移到百草镇的桃阳村。
在转移过程中, 可能由于情况危急,有些重要物资带不走,就将这些货币进行了埋藏。 而掩埋这些货币的战士, 很可能在后来的战斗中牺牲了, 因此没有人再知道这批货币的埋藏地, 一直保留到现在。60多年后,这些纸币在修建滑雪场时被民工发现。
谜团尚待揭开
据孙登海分析, 当时这些货币很可能装在木箱内,由于匆忙,埋藏的不是很深。在经过60多年后, 在雨水浸蚀下, 木箱已经沤坏,雨水和泥土渗入到箱内,造成纸币损毁, 外层的纸币损坏更加严重,里层的纸币可能稍好些。
“如果按照两个年轻人的说法, 我店里留存的纸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其余的纸币已经流散到社会上。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应该将散落到社会上的纸币收留回来, 并将这些纸币送到博物馆里,在博物馆内建立一个专柜,进行展示。 ”孙登海说。
他认为, 还应进一步弄清这些纸币具体的埋藏地点、 埋藏时间、埋藏人、埋藏数量,在何种条件下进行的埋藏, 埋藏前后的转移路线等,只有揭开这些谜团,才能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
[相关链接]
晋察冀边区银行
1938年3月20日,晋察冀边区银行在山西省五台县石嘴镇的“普济寺”内开始营业。 抗日战争胜利后, 边区银行设在边区行政委员会所在地,在冀晋、冀中、冀热辽各设分行 (1947年4月又设立冀察分行,1948年1月, 冀晋、冀察分行合并为北岳分行)。
晋察冀边区银行(包括总行、冀中分行、冀热辽分行)共发行57种年版的纸币,面值多达14种。
当时发行了20枚铜元、一角券、二角券、五角券、一元、二元、五元、十元、伍拾元、壹佰元10种票子。 后来又发行了2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5000元5种大面额的纸币。
晋察冀边区票当时在山西、河北、察哈尔省、热河省以及辽宁西部、内蒙古、山东德州地区等敌后抗日根据地流通。直到1948年晋察冀边区银行与冀南银行合并,成立华北银行,晋察冀边区票才停止流通使用, 同年12月1日,按5000元折合1元人民币兑换收回并停止流通。(记者 魏 民 通 讯 员 杨晓升 刘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