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贫瘠,思想落后,没有先例……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经济作物,谈何容易。大学生村官刘建华克服重重困难,硬是带领乡亲们在“广种薄收”的蔚县鱼甲山村种下了数百亩中药材,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创业之路。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 魏民 通讯员 李娜
当上大学生村官
刘建华是蔚县杨庄窠乡白草窑村人,今年30岁。2005年,他从天津体育学院毕业,先是在天津市南开区一所高中担任体育老师,在当了半年体育老师后,因解决不了编制,刘建华就着手选择新的职业。
他喜欢健身运动,在大学老师的介绍下,他找到一份在健身房里当健身教练的工作,担任器械教练,一干就是两年半。
刘建华的女友在天津财经大学上学,2008年,女友大学毕业,要回蔚县工作。是跟着女友回蔚县呢,还是继续在外漂泊?经历了9年在外打工生活后,刘建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回乡自主创业。
回到家乡后,刘建华和女友开了一家服装店,服装店的效益还可以。刘建华的女友报考了“村官”,在女友考上“村官”后,刘建华一个人无法经营服装店,他就将服装店盘了出去,自己又和朋友开了一家汽车装饰店。
2011年11月,刘建华参加了新农村建设者招录考试,成为蔚县杨庄窠乡沙涧村书记助理。
谋划致富新途径
当上沙涧村书记助理以后,刘建华关掉了汽车装饰店,他谋划着新的创业方向,并带领村民一同创业致富。
在当地,农民主要种植玉米、黍子和绿豆,由于干旱,农民种植玉米每亩收入四五百元。在蔚县吉家庄镇等地,有四五个种植中药材成功的例子。杨庄窠乡海拔1000米左右,年降水量300毫米,日照充足,也具有发展中药材的天然优势,况且中药材种植风险低、收益高,刘建华决定将创业的方向锁定在中药材的种植上,并将种植地点选在鱼甲山村,这是一个只有32户89人的自然村。
当他将这一想法告诉父母时,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
刘建华的父亲在工商局上班;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对他说:“鱼甲山村的地种什么都不长,种植中药材没有先例,没有人尝试,况且中药材是经济作物,你不懂得种植方法。”父亲还对他说:“农业项目投入高,回报慢,不像做生意,即便不成功,总能留下些货品,将资金全都投到地里,弄不好,就等于打了水漂。”
刘建华瞅准的事情,就会抱定决心干下去。最终,他说服了父母。
刘建华原来想发动村民种植中药材,由他联系种苗、销路等,可村民对于中药材种植的前景心存疑虑,不愿意跟着他干。在村民看来,大家种惯了大田作物,从来没种过中药材,谁都没有经验,况且种植中药材比大田作物投入高,遇到病虫害也不会处理等。
见到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高,刘建华就对村民说:“土地由我承包,我先投资种植,等见到了效益,大家再决定种与不种。”
说服村民后,新的困难又摆在了他的面前,种植中药材的资金从何而来?尽管大学毕业后他工作了几年,积累了一些资金,但毕竟还是杯水车薪。刘建华四处和亲朋好友“化缘”,凑到数十万元的创业资金。
从2013年起,刘建华开始筹划中药材的种植,首先要包地。他挨家挨户上门包地,村民大都有顾虑,担心他的中药材种植难以成功。于是,他联系县中药材办的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宣传讲解,现场答疑,让村民了解种植中药材的可行性和市场前景。
但是村民还是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甚至给多少钱也不愿意向外包,刘建华反复做工作。最终,他的执着打动了村民,你家10亩,他家20亩,刘建华承包了450亩耕地和620亩退耕还林地,其中耕地承包期为10年;退耕还林地承包期为20年。
从村民手里流转了土地后,刘建华又在种子销售商等的帮助下,规划了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和品种。
热火朝天种药材
去年,刘建华尝试在三块地中种植了知母、黄芩、桔梗防风,乡里帮助他联系推土机等农机设备。
在蔚县,野生环境下生长着黄芩、知母、远志和狼毒等中药材,刘建华模仿野生环境种植中药材。人工除草,不使用除草剂;采用农家肥和有机肥。“每亩地用肥50至70斤,肥料在太阳底下晒,然后用土拌,再找人洒到地里。”刘建华说。
在蔚县,种植中药材采取夏播方式,每年6至8月,是中药材播种的最佳时机。他选择150亩为栽苗,其余的为播种。
当地原来有许多小煤矿,村民纷纷到煤矿上做工,小煤矿关闭后,许多人没有了事情可干。刘建华种植中药材后,大量雇用民工,最多时达到36人,其中35人在地里干活;1人开拖拉机。
每亩地需要栽植黄芩苗1至1.1万株。去年6月13日,在下了一场大雨后,栽苗工作热火朝天地展开了。凌晨4时,刘建华就起床了,5时30分来到地里,一直干到上午9时30分;下午3时30分再到地里,一直干到晚上7时。在连续工作了半个月后,上百亩的地里全都种上了绿油油的黄芩嫩苗。
天气预报上说,7月1至4日有雨,刘建华提前一个星期,撒下黄芩种子,种植了250亩黄芩,可雨却没有下,一直等到7月底才下雨。“今年,黄芩长势不是很好,就是因为前期缺雨,8月以后雨量才多起来。”刘建华说。
黄芩种子只能覆土半公分,太深了就发不了芽了。8月,下了几场雨,其中有两场大暴雨,将一块面积100亩的黄芩坡地冲毁了,刚发芽的小苗被水淹了,雨水冲过的较厚的地块,种子又没有顶上苗来,黄芩的种植面积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只种了150亩。另外还种植了150亩知母,防风和桔梗各50亩。”刘建华惋惜地说。
每亩增收千余元
进入初冬,在刘建华的中药材地里仍能够看到绿色的知母苗。
种植黄芩、知母,第一年见不到任何效益。等到明年,就可以收获黄芩的种子,一亩地可产种子20斤,黄芩种子的价格一般为四五十元,最贵可以卖到上百元。第三年可以收黄芩的根,每亩地可产1000多斤根,每斤药根为8至16元。黄芩根越是多年,价格越贵。
在知母地里,每亩地可产种子70斤左右,一斤知母种子可以卖到15元左右,每亩产毛知母1400斤,毛知母每斤7元左右,知母肉比毛知母售价高出50%以上。
蔚县有几个中药材的种植大户,刘建华向这些种植大户了解市场行情,他还到安国了解中药材的市场价格。尽管地里的中药材还没有收获,但他通过淘宝网、微信等,寻找中药材的销售渠道。
种植中药材比大田作物收益至少多出一千多元,刘建华带领乡亲们闯出了一条创业致富的新门路。
“我们拿了刘建华给的土地租金,还能在地里挣工钱,明年要是药材长势好的话,我们也种药材,比种植大田作物效益高。”一位村民满脸欣喜地说。
“明年,1070亩土地,将全部种上中药材。柴胡的市场行情好,我将增添柴胡这一品种,同时扩大黄芩和知母的种植面积,并少量种植黄芪……”刘建华规划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