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张家口>社会新闻>正文

农村小学生源危机困局

A-A+2013年9月24日09:38张家口新闻网评论

    进入九月,学校陆续开学,记者跟随学生的脚步,走进了万全县安家堡小学。 靓丽的校园,高耸的教学楼,明亮的教室,宽敞的操场,与城市小学别无二致。但不同的是,每到招收新生的季节,都是范明贵校长最闹心的时候,辖区内的适龄孩子是否都能来这里上学,素质好的孩子能不能多来一些?一个个问号纠结在范校长的心里。好在这个新学期让范校长松了一口气,生源一个都没少,一年级新生超过了100人。

    享受一流的教育是农村学校留住生源的根本。 陈嘉 摄

  【现状】免费敌不过收费

  “尽管实行了‘两免一补’,国家教育政策向农村学校倾斜,像安家堡小学这样在全县教学质量、硬件设施都数一数二的农村小学,仍然会为了生源问题发愁。”范校长说。

  曾经,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认知世界的窗口,除了父母,就是村头的学校。那里可以捉迷藏、踢毽子、满校园里追逐嬉戏,更可以通过课本,读懂五彩斑斓的世界。如今村里的小学大多被并校,留下的村教学点只有几人至几十人,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场面,越来越多的父母把目光投向了城市。

  朵朵今年7周岁,家住万全县膳房堡乡。今年7月,朵朵结束了幼儿园的生活。让孩子去哪个学校读书?这曾让朵朵的妈妈李女士费了一番心思。

  按常理,朵朵应该去乡里的小学读书。但李女士觉得,虽然乡小学教学质量不错,在家门口上学又方便,经济支出也少,但现在每家就一个孩子,她更愿意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权衡再三,李女士还是托了人,忍痛交了近1万元的借读费,将朵朵送到了市里的一所小学。

  因为朵朵年龄太小,生活不能自理,李女士放下家务,和女儿一起来到城市,做起了“专业”陪读。

  “像朵朵这样到县城、城市上学的孩子不少。”李女士说。李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借读费1万元,每月房租450元,水、电、煤气、有线电视费80元,加上吃饭以及学校的费用,每个月至少花费1200元。除此以外,冬天的取暖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不过,李女士觉得值得。“城市的老师教得好,硬件设施也好。相比农村孩子,城里的孩子见多识广。”她也表示,由于刚刚开学,相比城里的孩子,女儿突然改变了生活环境,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未来】困境中的曙光

  “现在要让农村教育走出困境,政府就必须把理论上的重要性转变成实际上的重要性,就是要通过教育投入来体现。此外,还要有制度安排上的支持,一切向农村教育倾斜。”9月11日,万全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基础教育股股长白学军在接受采访时说,标本兼治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要真正解决农村教育的种种问题,就应从学校、政府、财政等多方面同时入手。

  令人欣慰的是,从2006年开始,万全县已开始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在师资方面,2006年至2013年,全县共招聘各类师范类院校毕业生485人,全部分配到农村一线教学岗位,同时所有分配到农村一线的老师必须在基层工作7年以上,才可以调到县城工作。在硬件投入方面,2011年至2013年,全县共投入3082万元用于农村学校教学楼建设以及教学设施配备。在教研方面,积极组织县城和农村学校结对子,组织各类研讨活动,以优秀老师公开授课等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开展网络教学课堂,让农村学生受到一流的教育。

  这一系列的工作,让身处农村教育一线的范校长颇为振奋:“这几年,各级政府为我们学校投入近900万元,用于改善教学环境和配备设施;各项教育经费按时全额拨付,我们的日子好过多了。”他同时表示,农村学校以快补晚赶超城市学校的氛围已经形成,未来学校也会吸引本地生源重返农村小学。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政策的施行,农村基础教育将会逐步改变目前低迷状态。在采访中,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普遍对学校走出困局充满信心。

  【影响】危机真的要来了

  农村生源的流失,已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为何农村学校生源会持续出现流失,范校长说,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学龄儿童呈减少态势;另一方面,不少外出打工父母目睹城市的优质教育,同时考虑到能和孩子一起生活,促使他们将孩子争相送进城里的学校。另外,近两年来,农村兴起进城购房结婚,也将导致大量农村人到县城、城市结婚生子,使他们的孩子留在县城、城市读书。

  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然而时至今日,其所带来的其他影响亦逐步显现,对学校来说,生源迅速减少即为最明显的感受之一。

  “1996至1999年,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小学。如果按并校计算,当时的安家堡小学总共有3000多名学生。”范校长说,现在在校生的规模只有当时的1/5。村里的小孩呈减少趋势,在村里转几圈就能感受出来。以前在村头村尾都能看到孩子们聚在一起玩耍的情景,现在则难得一见。“只生一个好”、“生男生女都一样”、“少生优生,幸福一生”……这些已然褪色的标语在农村随处可见。

  周慧林和杨丽娜从万全农村来我市打工。在打工者中,他们年龄不算大,周慧林1988年生人,杨丽娜1990年生人。他们二人已恋爱两年多了,本想着要结婚的,只是由于当地这两三年来,流行到县城或市区买婚房,周慧林家庭条件不好,买不起楼房,婚事被搁置下来。于是,二人来到我市想通过打工,贷款买上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我学历不高,找工作难,只能干一些体力活。如果没有农村当地的婚俗,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市里买一套房子,然后在这里结婚生子,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周慧林说,如果三五年后,市区的房价涨得太高,他也会接受现实,退而求其次,在县城、乡里、村里去住。但他马上又说:“最好还是在市里买,希望让孩子能在市里的小学读书。”

  采访中,范校长向记者介绍生源减少根由时,他提得最多的是,农村学校生源减少是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和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对此现象,范校长表示很无奈。他说,孩子如果不随父母一起生活,就会产生另一个后果---留守儿童,脱离父母的监管,留守儿童易产生营养不良、沉迷游戏、打架逃课等;孩子随父母打工或干脆到城市去生活,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村学校生源的流失。

  另据介绍,新学期,万全县20所农村小学和22个教学点共有小学生7811人,而县城的4所小学有学生7052人,农村小学生占全县小学生人数的一半。而2012年,农村小学人数为8362人,仅一年时间生源下降比例就为7.054%。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