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宣化的大街小巷,偶然会听到高昂激荡的锣鼓声,走到近前会发现一群身着鲜艳的红色或黄色演出服的鼓手,随着欢腾的节奏挥舞着鼓槌,热火朝天的击打着挎鼓,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这激情澎湃的挎鼓表演把古城宣化装扮的更加靓丽迷人、生机勃勃。
每当欢度重大大节日或商家开业庆典时,百年挎鼓的震天鼓声和豪迈气势就会把喜庆的气氛推向高潮,引得行人驻足观望、惹得少年随声起舞。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河湾挎鼓拥有近150年的悠久历史,发源于王河湾村,起初由农民们自己制作挎鼓和鼓具,形成一定规模后,成立了村民组成的鼓班——“三关社”。 宣化县志曾记载:“上元节各街巷具有秧歌……具以为乐”,所说秧歌包括挎鼓在内。王河湾挎鼓是宣化特有、且别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属于民间“社火”中秧歌的一种活动形式,民间也称它为挎鼓秧歌,它遍及于宣化城郊北部和西城乡间各村,王河湾、双庙、路家坊、大辛庄、四方台、姚家坟以及样台、沙岭子各村,直到张家口市郊乡南部原来宣化县所辖各村,都有挎鼓艺术表演形式。
挎鼓表演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伴随着人们的喜乐年华,表达出群众热爱生活、勤劳善良、乐观向上、憧憬未来的美好情怀。表演对环境、人员没有严格的筛选和固定的要求,鼓手可男可女,少则八、九人,多则上百人,只要能施展开身手,便可进行表演。队伍中有古稀老人,也有翩翩少年,有满脸堆笑的大妈、也有身轻如燕的姑娘,一般以四鼓配一钗一钹的方式进行表演,每当农闲季节及进入腊月和喜庆春节、元宵节时进行群体表演。在长期的表演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百姓喜爱,许多市民争相参与表演。
如今,在第四代传承人贺海的带领下,承前启后,创新发展,在继承前辈的“凤凰三点头、查灯点、三起三落点”等打法之后,还规范了12种别具一格的独创打法,铿锵有力、舞姿矫健、气势如山、耐人回味,如:骑士跨马、武松打虎、苏秦背剑、黑虎掏心、举火烧天等,极大的丰富表演内容。鼓声阵阵,涤荡肺腑,时而轰鸣似空中响雷,时而声闷如雨打芭蕉,在隆隆的鼓声中,表演者不时变换着队形和体态,有侧首点击、弯腰交叉、半蹲弓步、如游龙穿梭,像骏马奔驰,把鼓者内心的澎湃喜悦体现的淋漓尽致。
随着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王河湾挎鼓成为古城宣化民间艺术的品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挎鼓队经常应邀到外省市参加表演或比赛,代表作品有由一百多人表演的《出征战鼓》,分为出征、声震山河、欢庆胜利、遍地花开、退场几个部分。1985年获得张家口市首届文化艺术节汇演第一名,2010年,荣获中国·韩城“司马迁杯”全国锣鼓大赛优秀表演奖。
在区委、区政府的关怀支持下,王河湾挎鼓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承,在宣化金矿、春光乡西城村、四方台小学、钟楼北社区等单位均培训、组建了王河湾挎鼓队,为丰富全区人民节日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承载着丰富内涵的民间艺术和散发着浓郁乡土文化的民俗活动,将继续融入“文化强区”建设的大潮,为辉煌的明天擂鼓助威。
听,鼓声喧天,昭示着古城宣化文化繁荣,经济腾飞,和谐发展!看,鼓声催阵,激励着全区人民豪情满怀,高举旗帜,奔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