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缴获的日军指挥刀、八路军攻占炮楼后的照片、锄奸人员手册、晋察冀画报第一期……市民吴建国将9平方米的家庭卧室改成微型纪念馆,只为纪念自己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父亲——吴天增。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吴天增还是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的贴身警卫员。
□首席记者 邸志永
近日,在秀兰康欣园南区H座13楼,记者见到了吴建国摆设的微型纪念馆。众多攻打炮楼的照片,一下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61岁的吴建国说,这些照片都是父亲吴天增留下来的。“去年底,我们收拾父亲的箱子时,偶然发现了这些东西。以前老人活着的时候,这些东西都不让我们看!”
18岁参军 第一战被迫击炮炸伤,吕正操慰问给奖励
吴建国说,父亲1920年生人,老家是定州吴家庄,1938年春天入伍,参加的是吕正操的人民自卫军第三纵队。
“入伍没多久,我父亲就上了战场,在廊坊浑河一带阻击从天津出来的鬼子。”吴建国说,当时父亲跟4名战友趴在河对岸的房顶上。战斗打响后,敌人的迫击炮弹落下来,“5个人当场牺牲了3个,我父亲脑壳被炸去了一块,胳膊、腿、头等受了7处伤……”
战斗结束后,吴天增被送到安新圈头村养病。“有一次,首长来探望,一个个问病情,尤其是我父亲他们几个重伤员,当场奖励一人一条毛巾,5块大洋。”吴建国说,后来父亲才知道,那个一号首长就是吕正操。
贴身警卫 枪法准跟了吕正操近4年,送一寸照片留念
在吴家相册中,第一页便是吕正操的一张一寸照片。吴建国称,这是1943年11月,吕正操调任晋绥军区司令员前,专门送给父亲的纪念照片。
吴建国介绍,父亲是1939年底到1940年初调到吕正操身边担任警卫员。此前,在英勇参加了几次战斗后,吴天增被送到了冀中军区锄奸部,专门杀汉奸和特务,并接受了骑马、射击等训练。“夜间借着一点月光就能瞄准,骑在马上能一下子钻到马肚子下边……”
近4年的时间里,吴天增跟吕正操经历多次暗杀、轰炸、围剿等危险。在吕正操的回忆录里,1941年4月的桑园突围,9月的宗伏历险等情节里,都专门提到了吴天增。吴建国称,在宗伏历险时,吴天增冒着敌机扫射的危险冲进被炸塌的司令部,将吕正操和政委程子华拉了出来。
让吴建国印象深刻的是,1945年春,鬼子几乎很少出来扫荡,为此,父亲专门扮成特务进城搜集情报。“后来才知道,小鬼子兵力不足,只能龟缩在城里。”
微型纪念馆 9平方米浓缩父亲遗留资料,攻打炮楼等照片成亮点
吕正操在调离冀中军区前,专门将吴天增安排到阜平抗大二分校学习军事、摄影等。毕业后,吴天增一直留在冀中军区司令部,和吕正操司令员竟再也没有谋面。
“这是父亲心中最大的遗憾,因为在地道里中过鬼子毒气,父亲患有肺病,后半生一直咳嗽,在保定市离退休第二干休所休养。每当有人劝他去看看吕正操,他都怕给首长添麻烦……后来吕正操写回忆录时,还专门派人来保定,从我父亲这里了解情况。”吴建国说,2011年父亲去世后,为了留个念想,家人曾有两年时间没动他的遗物,直到去年才开始整理。
围攻饶阳县城,攻占河间鬼子四角炮楼,爬到电线杆剪电话线,扮成特务进入敌占区搜集情报……在这个9平方米的卧室内,墙壁上挂着众多吴天增留下的抗战照片。此外,缴获的日军指挥刀和日军军官服装,张学良弟弟张学铨赠送的呢绒帽,抗战时的八路军服装,晋察冀边区印制的锄奸人员手册、刺杀教材等课本,刘伯承50岁生日时的木刻像照片等资料,件件弥足珍贵!
如今,吴建国仍在搜集关于父亲的一些资料,希望能用这间微型纪念馆,缅怀去世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