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冬子 通讯员 陈双双)“立冬大白菜集中上市销售时,批发价只有2毛钱1公斤,连成本价都不够。我把种的50多万公斤大白菜放到全自动温控菜窖里“酣睡”了两个多月后,如今身价翻了两番,达到40万元。我想等到春节的时候再卖。”昨日,沧州河间市菜农焦守赢高兴地说。
在河间市时村乡李庵村华赢安绿蔬菜合作社,记者跟随合作社负责人焦守赢来到他的菜窖,看到5个高出地面1米多的菜窖,菜窖为半地下构造,地下1.3米深,地上有1.3米高,在厚厚的草帘下整齐地码放着白菜。记者注意到,这些已经“睡”了两个多月的大白菜依然绿油油、水灵灵。菜窖北头塑料棚下摆放着5组风机和配电控制设备,菜窖架子下面有风道、进风口、出风口,连通窖外风机。在每个菜窖上还有4个温度监测仪,可以实时把菜窖温度发送到风机控制设备上,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发送到管理人员手机里。焦守赢说,“不管我在哪里,只要在手机上打开菜窖管理软件,就能随时查看菜窖温度,并用手机遥控风机开关以控制温度,不需要再靠倒菜解决脱帮烂菜现象,这样贮藏的大白菜损耗率低、品质高。”
然而就在两个多月前,焦守赢还在为大白菜的销售问题焦头烂额。“我今年种了100多亩白菜,立冬收获时,批发价只有2毛钱1公斤,连成本价都不够。”焦守赢说,每年白菜收获的时候价格都很低,但是如果能够储存到春节,价格会翻几番,他想着把白菜储存起来留到涨钱时再卖。但是传统的白菜窖费工费时,需要大量人工不断地倒菜,倒菜过程中的损耗也很惊人,如果菜价达不到预期很可能会更多赔钱,所以一般菜农很少大量存储白菜。同时,由于白菜是低价菜,冷库贮藏所需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都比较高,从经济效益角度看并不适合。
考虑到这些实际问题,焦守赢就一直在寻找合适的贮藏方法。他慕名来到北京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向高丽朴教授悉心请教。高丽朴教授研究的“结球白菜采后生理及强制通风贮藏技术”,解决了传统贮藏结球白菜倒菜的问题,改进了完全靠手工作业的传统贮藏为全自动化机械通风贮藏,力图在较低的土建设备投资和较少的运营能耗条件下,充分利用北方的自然冷源和土壤的热稳定性来实现白菜适宜的贮藏环境。
焦守赢按照高丽朴教授的指导,投资11万元建起了5个菜窖。他在白菜2毛钱1公斤时储存了50多万公斤,现在,批发价已经涨到8毛钱1公斤。“我先不卖,继续存着,等春节时再卖。去年春节白菜达到1.6元1公斤,希望今年也能有个好价钱!”焦守赢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