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唐山>本地要闻>正文

唐山农民因诗结缘办诗社 写诗评诗最乐和

A-A+2014年12月19日08:41燕赵晚报 评论

诗社成员坐在炕头一起聊创作。诗社成员坐在炕头一起聊创作。
诗社自己编印的《农民诗词》诗社自己编印的《农民诗词》

  文/图 本报记者 红珊

  通讯员 冯立城

  滦南县方各庄镇高各庄村是个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村,然而近来更令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活跃在村子里的一个农民诗社,一群舞文弄墨的农民让这片乡土增添了许多文化气息。近日,记者走进高各庄村,见到了这些农民诗人。

  因诗结缘办诗社

  “农民诗社成立于2012年初,是由我县原农工部副部长王铁民提议发起的。”说起成立诗社,身为社长的张庆仁难掩兴奋。2011年,王铁民从县农工部退休后回村居住,喜欢写写画画的他经常与同村几个爱好写诗的村民一起吟诗交流。2012年春节,几个人一商量,何不办一场诗词书画展,让有此特长的村民都来展示一下呢?消息一出,村民们积极响应,短短几天就收到诗词、楹联、书法、绘画、剪纸、摄影等各类作品200多件,活动非常成功。

  “没想到村民中有这么多人爱好写诗,应当将这些人组织起来,建一个自己的活动阵地。”在王铁民的提议下,农民诗社在村里几个“文化人”的操办下成立起来。77岁的张庆仁过去曾在县供销社做管理工作,被大家推选为社长;62岁的“高产作者”王君当选诗社总编;个人经营照相馆的李志军主动承担起了文字编辑工作……大家集思广益各出各力,诗社很快运转起来。

  “成立诗社,目的就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孝道,颂扬文明,抨击丑恶,这一点已经写进了诗社章程。”诗社总编辑王君不无自豪地说。

  写诗评诗成了最乐和的事

  翻阅农民诗社自己编印的诗刊,一首首饱蘸热情且富于文采的诗词,传递出新时代农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这些诗词创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质朴,既描绘了家乡山水,也颂扬了身边人、身边事;既有新体诗,也有古体诗,还有最受大家喜爱的“对话式”接龙诗。

  王君介绍说,诗社以农民为主,也有在职或退休干部、从商的个体经营者以及在校师生。诗社并无固定的活动场所,就在几名骨干成员家的庭院里、炕头上,只要这些爱好写诗的村民聚到一起,写诗、评诗就是大家最乐和的事。

  王君从上学时便爱好写诗,如今依旧是位“创作狂人”。白天务农的他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就起来看书、上网、写日记、搞创作,多年来早已形成习惯,至今已经记了十多本日记,创作诗词千余首,发表在各类报刊上的作品近200首。

  高各庄当村的闺女凤儿虽然嫁到他村,但只要一回娘家,都要找几位诗社骨干交流一番,为自己的创作开拓思路。从外村嫁过来的媳妇李艳琴“一说起写诗就兴奋,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地琢磨词句”。68岁的闫文森家住闫武营村,距离高各庄村约5公里路程,为了和诗友们见面交流,老人总是骑着自行车来往于两村之间,那劲头儿丝毫不输年轻人。

  诗社为小村吹进文明风

  “农民诗社不但提高了大伙的诗词欣赏和写作水平,同时也促进了村子的文明和谐与传统文化普及。”诗社社长张庆仁说。

  为了让诗社日常工作开销更有保障,诗社发起人王铁民及村民刘春台、李国辉带头捐款,用于购买纸张编印诗刊;文字编辑李志军自掏腰包添置音响设备,用于诗社集体活动及为村民健身操免费服务,并自己摸索学会编辑排版,为诗社成员编印诗刊;社长张庆仁及诗社成员张生儒、张文瀚等人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逢年过节或村民家中红白大事,都会免费为村民书写贺词、挽联,发挥余热。

  目前,农民诗社成员已有60多人,其中也有一部分是被诗社氛围吸引加入的外村人。诗社成立两年多来,共出版《农民诗词》内部诗刊6期,发表诗词作品600多首,作者既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亦有少年学子。2012年,诗社还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学习班,讲授诗词创作和写作技法,讲课教师全由诗社骨干担纲且不收任何费用,吸引了70多名学生参加。

  诗社成员们表示,大家都盼望着能有更多的学习机会,为诗词创作汲取营养。“现在我们又多了互联网这个老师,通过网络,我已与省内多个地市的诗歌爱好者建立了联系,在这个沟通平台上进行交流,对提高我们诗社的整体水平大有益处。”王君坚信,这个乡村农民自己办起来的诗社一定会越来越好。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