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工艺美术>正文

价值十几万漫塑有价无市 二十几年无回报

A-A+2014年10月14日07:20金羊网-新快报评论

图为作品《世界问题》图为作品《世界问题》
图为在“文革”时期,笑得比哭还难看的农民图为在“文革”时期,笑得比哭还难看的农民

  原标题:有些作品十几万元一件,但有价无市 二十几年无回报,要坚持需承受孤独

  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着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王增丰的这个《世界问题》的作品,是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与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接过一个地球,他寄予了王增丰对整个世界问题的一些看法,并对新任秘书长充满期待。

  创作一个漫塑作品需要花费两个星期到一个月的时间。制作过程中要保证泥土的湿润,经常给它喷水,不能让它干裂了。制作漫塑的工具在市场上一般有售,都是成套的,包括陶土也能买到。

  漫塑看起来简单,其实里面蕴藏着很多意思,你必须把那种东西表达出来。我创作一个人物时,会去查阅这个人物的大量资料,包括他的人生经历、背景以及心理特征等,创作一个形态很像原型的漫塑不难,但能不能正确表达人物的心境才是最难的。”

  ——广东省锃风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漫画雕塑从艺者 周乾

  王增丰说,自己就像苦行僧一样,在漫塑创作的道路上苦苦坚持,“真正对艺术有点追求是要付出代价的,除了时间和金钱,还有承受孤独。”

  雕塑领导人形象 曾有“压力”

  在王增丰的漫塑作品里,有不少是外国领导人的形象,但惟独少了中国的领导人,这其中也有一些无奈。他对记者透露,以前曾做过某些领导人的漫塑作品,可是上级部门看到后,觉得这个不得了,就不让做了,这其中还有一些艺术的边界。

  他说,去年网上开始有人把领导人都做成卡通人物亮相。“领导人没有把自己当作神,这是一个好的方向。”他说,以前做一个领导人形象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现在不会了,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外国的领导人下来后可以去讲课,我们的领导人下来害怕讲话。”他认为现在领导人已经在慢慢转变,“我做这些东西是要反映这个现象,其他许多人都不敢反映这个现象。”

  当过兵,从过商,还是负有盛名的根雕艺术家,王增丰在成为漫塑艺术家之前,曾有过各种不同的身份。十几年前,他才开始从根雕领域转入漫画雕塑创作,自愿跳入“泥潭”十几年。参观他的艺术工作室时,记者还看到了不少惟妙惟肖的根雕作品,不少同行都对那些鬼斧神工的根雕作品赞不绝口。

  他创作的漫塑作品,参加全国各类大赛,捧回了国家、省市各级金奖50多项,去年还获得了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项的“山花奖”。据王增丰说,当时评委称他是解放以来唯一获得“山花奖”的漫塑艺术家。著名雕塑家潘鹤认为,王增丰的漫塑在国内是先行的。

  从根雕大师转型做漫塑

  说起自己从根雕艺术家“转行”做漫画雕塑的原因,王增丰告诉记者,转行主要是因为原材料限制了自己的艺术创作,根雕创作的原材料都是树根,最好的要算自然枯死的老树根,现在这类树根已经越来越稀缺,一些农民为了买树根,不顾后果,毁掉山林取树根,造成了生态破坏。而漫塑的材料则是泥土,相比树根来说容易找得多,也比较环保。

  “更重要的是泥土的可塑性强,根雕要以树根的形状来立意,而漫塑则以意来定型你脑里想到什么都可以做出来,创作可以天马行空,两相比较,感觉漫塑创作比较可持续发展。”不过,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漫塑这种传统工艺日渐式微,国外的漫塑大肆占领了中国市场,他觉得作为一个有责任的艺术家,有义务来继承发扬好漫塑艺术,于是就慢慢地走入了这个领域。

  在做根雕之前,王增丰并没有接触过漫塑,第一次把他带到漫塑领域的,是天津的泥塑大师于庆成。大概在2000年,于庆成到广州举办展览,王增丰因为收藏过他的作品,就借此机会拜访了于庆成,经过一番交流之后,在于庆成的鼓励下,王增丰现场用泥巴捏了一只小猪,得到于庆成的鼓励和肯定,这就是他进入漫塑创作的渊源。就在于庆成的鼓励下,他开始进行了漫塑创作。

  将漫塑的快乐传递给每个学生

  由于王增丰是猪年出生的缘故,他特别喜欢创作猪的形象,并赋予了他们很多新的思想,借猪喻人,以表现自己的思想世界,王增丰曾创作了100多只形态各异的猪,这些猪系类作品中,反映内容由古到今,几乎无所不包,有的被制作成笔筒,有的被制作成烟灰缸,有的则直接化身为人,如他的作品《迎春》,则是两头猪,用手拿着鼓棒敲鼓迎接新春的形象。而《乡村小乐队》则是一群由猪组成的乐队,它们拿着各式乐器,给人们带来莫大的欢乐。

  还有一个猪的作品,令记者印象深刻,两个小孩骑在一头猪背上,一个吹唢呐,一个敲打鼓,神采飞扬,干劲十足,王增丰给这个作品起名叫《鼓吹》。这个作品反映了他内心的焦虑,也寄托了他对漫塑艺术的一点点期望。“这个漫塑艺术现在已经很少人在做了,为什么要敲锣打鼓去宣传呢?就是要年轻一代去认识和传承,让这种古老传统的技艺更好地传承发展。”他对记者感慨着漫塑艺术面临的“危机”。

  王增丰现在还是华南师范大学附中的驻校艺术家,学校把漫塑纳入中学美术教育课程,鼓励学生学习漫塑。王增丰很珍惜这次当老师的机会,他现在一直致力于将漫塑艺术的快乐传递给每一个来学习的学生,他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要忘记我们的传统文化。

  漫塑作品收藏半冷不热

  在漫塑作品之外,王增丰还做了一些传承和保护民间艺术的工作,他不惜自掏腰包,创立了广东第一家由个人投资的艺术研究院——锃风艺术研究院,这个研究院专门从事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的研究、抢救和传承工作。它汇聚了一班志同道合的传统艺术家一起研究传统工艺,例如玉雕师、牙雕师、蛋雕师等。他觉得如果没人去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这些传统艺术就会没落,就会消失。据其所说,研究院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出钱,政府和企业赞助不多,到现在可能投入已经超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了。

  漫塑作品与其他一些艺术品相比,在收藏品市场上一直处于半冷不热的状态,虽然王增丰有的作品也能卖到十几万元一件,但是毕竟是少数。说到这一点,他甚至自嘲起来,“大家来看的时候,都说你的作品好,但就是没有人买。”做了二十几年漫塑没有回报,没有得到市场和收藏家的认可,他说自己有时候也觉得孤独和无奈,不过他也看得很淡然:“艺术的认可需要时间磨合,自己要对作品有所坚持,要用作品说话。”

  对于艺术品与市场的关系,他有自己的感悟:“真正的艺术家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为了留点什么给后代。艺术家一定要自律,要处理好艺术追求和市场之间的边界,不能仅仅为了市场效益做艺术。有些东西不需要卖到几百万,但是后人会有评价,因为市场是起伏变化的,每个时代都有审美思潮,关键是要去坚持做这个东西。”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待认证)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