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工艺美术>正文

传统点茶道:抹茶为灵 点茶为魂

A-A+2015年8月26日07:15新浪河北文化频道评论

 
  • http://hebei.sinaimg.cn/2015/0826/U11794P1275DT20150826103245.jpeg《撵茶图》描绘了宋代从磨茶到烹点的具体过程、用具和点茶场面。
  • http://hebei.sinaimg.cn/2015/0826/U11794P1275DT20150826103246.jpg碾茶
  • http://hebei.sinaimg.cn/2015/0826/U11794P1275DT20150826103243.jpeg抹茶茶粉
  • http://hebei.sinaimg.cn/2015/0826/U11794P1275DT20150826103243.jpg点汤
  • http://hebei.sinaimg.cn/2015/0826/U11794P1275DT20150826103244.jpg调膏、击拂
  • http://hebei.sinaimg.cn/2015/0826/U11794P1275DT20150826103245.jpg分茶,又称“茶百戏”、“水丹青”、“汤戏”
 

  现在“抹茶”有些人可以听到过,但是点茶知道的就少了。抹茶必有点,这一说法知道就更是凤毛麟角了。下面我就聊一聊为什么抹茶必有点。 抹茶源于中国隋朝,当时的煮和煎,也就是点的前身。兴起于唐朝,到了唐末出现了点茶的技法。这时的抹茶才正在到了完美的境界,因为有了点茶的技艺的加入,宋朝时到达鼎盛,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是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加入点茶的技艺调冲的赞美,诗句中对点茶泡沫的形状、颜色做了描述和赞美。因为煎和煮是出不来泡沫的形状的茶,颜色也不会是白花。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他的大观茶论中对“点”有记载:而调膏继刻,以汤注之,手重筅轻,无粟文蟹眼者,调之静面点。盖击拂无力,茶不发立,水乳未浃,又复增汤,色泽不尽,英华沦散,茶无立作矣。有随汤击拂,干筅俱重,立文泛泛等等。

  中国自明代以来,开始流行冲泡饮茶,中国抹点茶道遂失传,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抹茶点茶也随之绝迹,中国抹茶点茶形成历史断代。但是在九世纪末随遣唐使中国抹茶点茶进入日本但是当时的抹茶点茶还没到技艺完全成熟的阶段所以在“点茶”的技艺中和宋代的“点茶”有很大的区别。直到上个世纪中期我国著名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先生通过《大观茶论》和在日本时,学到的日式抹茶点茶,整理,研究,复原了宋氏点茶。

  是以优质新鲜茶叶为原料,采用蒸青、碾压、干燥等技术加工而成的粒径较小的茶末,外观呈天然绿茶磨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磨豆浆面粉的石磨完全不同,制作极其复杂,石磨运转的速度也是有要求的,抹茶在显微镜下呈现为“不规则撕裂状薄片”,其颗粒度为2~20微米(680~6800目),这几乎是现代所有的机械粉碎所不能到达的。日本石磨专家、三轮教授用当代最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电子设备对古老的石磨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后,得出的感叹是:“对于抹茶来说,至少在目前,任何机械碾磨都不可能胜过石磨。”

  点茶:先把茶碗连同茶筅一起用开水烫过。碗里放入2克抹茶,先加入少量的(几克)的水,把抹茶调成浆糊状,这样可以防止十分细腻的抹茶产生抱团的现象。用茶筅按照W的轨迹贴着碗底前后刷搅,使之拌入大量的空气,形成浓厚的泡沫。

  普通工艺茶叶虽然含有极高的营养成分、但是茶叶里真正溶于水的部分仅仅为35%,大量的不溶于水的有效成分都被人们当做茶渣扔掉。实验证明,吃茶比之喝茶能够汲取更多的营养,一碗抹茶点茶里的营养成分超过30杯普通工艺的茶,这就古人的智慧得结晶。

  文:陈乐

  来源:夯 雅器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