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效遏制艺术品鉴定乱象,就必须构建一个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具体来说,这一体系首先要以科技鉴定为基础,以经验鉴定为借鉴。”日前,在由国家质检总局、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举办的一场座谈会上,质检总局原副局长、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魏传忠上述这番话在国内的艺术品投资收藏界一石击起千层浪。
有人认为,这是质检部门对当前混乱的艺术品鉴证市场的公开亮剑,该体系的建成和推广,无疑将对今后整个艺术品交易市场形成深远影响;也有人认为,科技鉴定和经验鉴定在艺术品领域的争锋由来已久,在科研界还没有推出更多新的技术之前,要动摇整个鉴证市场现有以“经验”为主的话语权体系或许尚待时日,与此同时,在暴利的趋势下,造假集团与科学鉴定的赛跑永远都不会停歇,如何保证科研成果不被“坏人”先人一步地转化为造假利器,也是一场残酷的现实挑战。
目标
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
当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规模已接近4000亿元,随着中产阶段投资艺术品的热情不断升温,未来十年还将迎来更大幅度的跨越式发展。
数年前,梅摩艺术品指数联合创始人、著名经济学家梅建平便已断言,在整个投资市场,艺术品市场未来将成为可以跟股市、楼市并驾齐驱的“第三极”。正因如此,艺术界、投资界和金融界的人士,一直在想方设法地推动国内艺术品金融资产化,由此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财富高净值人群把中国书画、瓷杂、油画和当代艺术等当前国内市场交易的主力品种当成个人和企业资产配置的重点对象。
不过,正如魏传忠所指出的那样,当前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虽然在高速发展,但同时也是问题重重。在火热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每年都会出现大量“拍假”和“假拍”现象,与不断刷新的价格指数和成交规模指数相比,整个艺术品流通产业和经营体系的诚信缺失,同样让人触目惊心。社会各界围绕大藏家刘益谦从国外拍得的苏轼《功甫帖》展开的真伪大讨论,至今仍未能有权威专家或机构一锤定音。而数年前,五名顶级鉴定专家为一件造假集团制作的“金缕玉衣”开出24亿元的天价评估、从而帮助造假集团顺利从银行机构骗贷5.4亿多元的恶劣事件,亦至今仍在反照着业界的良心。
鉴定和评估这两大基座体系的缺失,一直在严重阻碍着国内艺术品金融资产化的进程。一位不愿具名的金融界人士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就目前的市场而言,不管是哪个部门,脚踏实地地推动现有鉴证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规范,必定都是一件可以让所有业界人士“行注目礼”的大事。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这场以“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为主题的座谈会,实际是以魏传忠等8位政协委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一份提案为契机的。这份提案,把当前国内艺术品市场的混乱直接归责于是由“鉴定之乱”引起的,而造成鉴定市场混乱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艺术品鉴定过度依赖“经验鉴定”,只凭借鉴定者的经验进行真伪判断。该提案进而提出,要解决艺术品市场的种种问题,就必须大力实施国家质量基础建设,强化计量的基础作用,强化标准的规则作用,强化认证认可的桥梁作用,强化检验检测的服务作用。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艺术品市场的正本清源,还艺术品以圣洁。
在这次座谈会上,魏传忠更为直接地指出,“质检部门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并在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质检监管模式。”
“这场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质检部门将以一股全新的力量正式介入到国内的艺术品鉴定市场。”中山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收藏家、文物鉴定学者梁基永对南方日报记者坦承,最终能否对整个市场发挥主导性作用,则需要观望。
实践
越来越受关注的鉴证备案
实际上,魏传忠所说的“鉴证质量溯源体系”,国家文化部早在两年前已开始探索。而作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雅昌艺术网发起的中国艺术品鉴证备案,已经在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当代板块具有一定影响力。
2013年3月,根据国家发改委提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和要求后,国家文化部在杭州召开艺术品市场鉴定管理工作会议,确定了北京、浙江、江苏、湖南、山西、广东六地作为首批试点省市,引发关于艺术品鉴定问题的再次讨论。2个月后,雅昌被确定为北京市鉴定工作试点单位之一。由于雅昌艺术网是面向全球的中国艺术品门户网站,因此,其发起的中国艺术品鉴证备案,从一开始就覆盖到了全国。
“雅昌发起的中国艺术品鉴证备案,目的是给当代艺术品发一份‘身份证’,而发证前,自然要先建立一套对应的信息档案。”作为该鉴证备案在岭南艺术圈最早的推动者,知名艺术品鉴定专家、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何文发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这套信息档案,实际是从艺术品源头出发,对书画作品进行作者本人眼学鉴定、高清图像采集、作品DNA数据提取、数据存储备案、国家版权局登记备案等措施,为每一件艺术品建立唯一、权威的“身份证”信息,保障中国艺术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将所有鉴证资料整理分类入库,建立中国艺术品鉴证数据库并提供全球查询平台,真正保障中国艺术品传承有序。
记者从雅昌方面了解到,雅昌在第一次提出自己的鉴证备案“畅想”时,即得到全国数百位一线艺术家的支持。在广东,除了在第一期就踊跃参与的著名画家杨之光外,陈永锵去年也首次对市场上流通的部分个人作品进行了鉴证备案。“另一位艺术家张东,马上也要启动同样的作品鉴证备案。”何文发透露。
参与这项鉴证备案活动的收藏家,其藏品将获得由主办方提供的《鉴定证书》和《备案证书》:《鉴定证书》证明这件作品经过艺术家本人和雅昌共同认证,是真实的;而《备案证书》则证明该作品存在于雅昌的备案数据库,不管以后流通到哪里,都是可以溯源的。为了确保证书不被伪造,发证方还专门引入六项最新的高科技防伪技术,譬如定制证券纸,采用隐形可变荧光防伪码,使用RFID射频电子标签、防伪版纹和开窗安全线等。
“但所有这些,针对的对象都仅限是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何文发说,系统针对过世艺术家作品的鉴证备案,国内尚无机构在做。
争议
高科技能否发挥基础性作用
事实上,运用高科技来鉴定艺术品在业界引发的争论由来已久。
浙江大学是国内较早介入到艺术品科技鉴定的高校,介入的原因与中国检验检疫学会并无区别,即“目前国内书画文物市场十分活跃,但书画鉴定主要以经验作为依据,缺乏科学与实证的明晰过程,以致出现许多误鉴、假鉴、讼鉴,使书画文物鉴定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因此,该校期望能够借助自身雄厚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资源,调动内部艺术学、材料学、计算机、文博、历史、文献等学科,对书画文物鉴定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建立中国书画文物鉴定研究的崭新平台。
2005年6月,该校便成立中国书画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但在机构的性质定位上,一直仅限于学术研究,并没有介入到市场运作。
当时,针对社会争议最多的书画鉴定,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就作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把文物鉴定比喻成医生出诊,以前医生看病靠听筒,靠经验,现在即使再有经验的医生也需要医疗器械的辅助,帮助诊断,书画文物鉴定也是一样。
不过,对于科技到底能够对鉴定发挥基础性作用还是辅助性作用,潘云鹤强调:“将高科技系统介入书画文物鉴定,并不是取代传统的书画鉴定方式,也不是由技术甄别提供判断结论,而是形成由专家与科学相结合的检测方法,使判断更加科学。”
与潘云鹤的观点截然不同的是,魏传忠认为,质检部门推动的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首先要以科技鉴定为基础,以经验鉴定为借鉴。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利用现代科学检测技术可以准确地检测附着在艺术作品材料深处的多种信息而进行识别。而以经验鉴定为借鉴,旨在由经验鉴定提出“大胆设想”,为科技鉴定提供判断参考,实现经验鉴定和科技鉴定的高度融合。
不过,记者采访的多位鉴定界人士承认科技手段在文物鉴定中的应用大大地提升了鉴定的准确率。“不同的手段都有其优势和短板,并无必要去强调哪种手段应该发挥基础性作用。”何文发认为,“多一种手段,就多一份证据。”
问题
造假与科学鉴定的赛跑不会停止
让收藏界诟病最多的是,虽然科学家的鉴定新技术颇有成效,但造假集团对这些新技术的攻关和模仿学习也从来不会落后。甚至每当学术界开发出一种新的鉴定技术或系统,这些新的技术和系统就会马上反过来推动造假产业对自己所使用的技术进行全面的更新换代,从而帮助造假集团生产出更逼真的伪作出来。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很多藏家,尤其是重要的博物馆,对自己的藏品保护都非常严格。何文发对记者说,任何的科学技术,在作出自己的结论前,都必须将自己检测和统计出来的数据,与一定的参照系进行对比,由此得到最终的鉴定结论。由此可见,科学仪器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是由其自身所依赖的数据库所决定的。当前全球范围内散落和流通着的中国艺术品无论从种类上,还是从数量上来说,都多如繁星。就拿目前市场份额最大、鉴定难度也最高的中国书画来说,哪怕是举全国之力来建立一个数据库,这些数据反映的也可能只是全部艺术品当中的一部分。那么,从这部分艺术品身上获得的数据信息,又如何去求证那部分艺术品的真假呢?
何文发也认为,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造假与科学鉴定的赛跑永不会停止,有些技术研究和开发出来,一方面会促进文物鉴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一旦被“坏人”利用,就会沦为造假集团生产更“完美”的伪作的利器。
“此外,一旦科技鉴定与发证联系起来,就会带动形成一个庞大的鉴定市场。如何防止权力寻租,保证科学仪器的操作者不会像那些出假鉴定的专家一样因为利益诱惑而说假话,同样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著名策展人、艺术市场的观察者梁克刚先生则认为,珠宝鉴定市场存在的乱象也可能也会出现在我们将来要建设的艺术品鉴证体系里边,我们必须提前预警,加以防范。
相关
政协提案吁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
国家质检总局有关部门将给予技术、人才支撑
南方日报讯 (记者/欧志葵)日前,“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出席座谈会,并见证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与雅昌文化集团等29家专业检测机构合作协议签署仪式。记者获悉,今年两会期间,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魏传忠等8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促进艺术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案,建议“构建一个以科技鉴定为基础,以经验鉴定为借鉴,以标准计量为依据,以认证认可为手段,以检验检测为依托,以信息化为平台,并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
鉴定制约艺术品市场发展
艺术品鉴定的局限严重制约着艺术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魏传忠委员指出,造成鉴定市场混乱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艺术品鉴定过度依赖“经验鉴定”(也称“目鉴”),就是凭借鉴定者的经验进行真伪判断。大量的事实证明,鉴定师“目鉴”的有限性,决定了其经验判断的局限性。
根据上述提案,“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的特定内涵是指被世界公认的“四大质量基础”,即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
以科技鉴定为基础
如何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魏传忠认为,在艺术品市场迅猛发展和艺术品鉴定市场乱象丛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构建一个以科技鉴定为基础,以经验鉴定为借鉴;以标准计量为依据,以认证认可为手段;以检验检测为依托,以信息化为平台,并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显得十分急迫和紧要。
首先,以科技鉴定为基础,以经验鉴定为借鉴。科技鉴定与经验鉴定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一个证据链。此外,目前没有任何一项科技能够完全鉴定出艺术品的真伪,因而经验鉴定作为一种沿袭数千年的鉴定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以标准计量为依据,以认证认可为手段。
第三,以检验检测为依托,以信息化为平台。要借助认证认可手段,引入司法公证与法律资讯服务,推行检验检测机构合格评定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艺术品鉴定体系。
国家质检总局将予支持
在此次“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座谈会上,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张沁荣首先对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给予充分肯定。该人士认为,《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提案,不仅为规范和治理艺术品鉴定市场提供了新方法,也为质检部门更好地服务于艺术品产业发展、维护文化消费安全提供了新思路。
随后,他提出,要加快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总局相关司局和认监委、标准委要加大指导和扶持力度。要充分发挥中国检科院、中国标准院、中国计量院和国家级质检中心、检测重点实验室的龙头作用,为该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
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